正待他欲再度提笔,却听天幕上的乐声越来越和缓,比之孔子逝世相差无几,而后又猛然一震,瞬时再度激烈起来,甚至伴有马蹄踏踏。
公元前390年
墨子逝世
战国七雄
四个大字随着奔腾不休的马蹄黄沙浮现,下方,一行长长的小字,解释着战国七雄的含义。
秦、齐、燕、楚、韩、赵、魏,七雄争霸。
不止嬴政,所有观看天幕的秦国先辈们都在这一瞬坐直了身体,还有的扶上了腰间的剑。
秦。
秦在最前。
几世秦王却都忍不住在想难怪之前的朝代歌里没有听到其他几个国,原来都在“战国”里含着呢。
但春秋战国,战国之后又有秦。
一统秦两汉。
一统。
是哪位秦王终于实现了这一宏愿,不枉秦数代之奋斗
而现在看到战国七雄中排在最当先的秦,他们已然肯定了猜测。
眼看离结果越来越近,所有秦王都忍不住呼吸急促,双眼死死盯着天幕。
是我秦国哪代的好儿孙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画面之上,法鼎重现,竹简铺开,一人束发黑衣,站立于法鼎旁,遥望着竹简上的“法经”二字。
魏国。
正欲再度与人说法展现自己才华的商鞅凝视天幕和天幕上的人半晌,蓦地转身往回走,收拾起了行囊。
那个人不是他。
但他有种感觉,那个“人”就是他。
百家争鸣
约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学术界空前繁荣。
百家争鸣意味着什么,战国及之前的人们可能不是特别能够体会得到,但后世朝代的学术人却无不心生向往。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却有不少人被感动到落泪。
思想、学术,虽然道途坎坷,却从来没有被遗忘。
公元前350年
秦迁都咸阳
公元前349年
秦推行二十等爵位
二者连出,秦王秦臣皆与有荣焉。
秦的一条法令,都能够被后世铭记,被纳入这具有代表性的“史书”中。
要知道,此时仍然是七雄争霸期间,可天幕连续播放了许多独有秦的画面了。
秦并不强。
但,秦国君臣却都大笑起来。
何等的荣耀。
这亦证明了,他们那位大一统的儿孙秦王,实现霸业一统,是何等的英武
马蹄踏过,烽烟重重。
标志着战争的字体隔了这许多的事后再次出现。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齐大败魏军,庞涓自杀。
齐军阵营中,田盼看向孙膑。
孙膑微微颔首。
计策已定,且行便是。
即便庞涓见到天幕,也并不会知道他是如何败的。
公元前338年
秦国车裂商鞅
秦孝公猛然瞪大了眼。
他的重臣,他的能臣,就这么被秦国自己车裂了
魏国。
即便天幕如此说,商鞅依旧没有停下收拾行囊的动作。
他将李悝所著的法经珍重收起,带上行囊,踏上前往秦国的道路。
秦国势微,国力也确实并不如何出彩。
什么大一统什么霸主,什么车裂,那都是后世之事。
即便知道了未来的发展,商鞅依旧没有犹豫,仍然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废井田制、重农耕业,削贵族权利、统一租税他回望着魏国城池,心中慨然。
他的想法,他的理想,他力求的明君雄主,会在秦国吗
公元前334年,魏齐互相称王。
东汉末年。
荀彧端坐,见此,遥遥望了首位的曹操一眼。
周天子衰微,诸侯国也只称“公”,无论如何,他们也都是供奉着同一位天子的。
直到魏齐,称王伊始。
那么他的主公,又是否会像魏齐王那般,有朝一日自立称帝
正当后世文人在感慨着天幕上孟子庄子接连逝世时,天幕的乐声鼓点越来越急促。
画面之上,大军列阵,君主会盟。
当中四个大字,笔锋凛然。
五国攻秦
小字紧随其后赵魏韩燕楚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求和。
未经此事的秦王虽有恼怒,却也忍不住挑眉齐王这精的。
听着这些内容的老百姓们则是在掰着指头算过之后好奇了“为什么少一个国不是七国吗,除了秦国,剩下那个咋不打呢”
齐王冷笑。
齐自春秋就是“春秋五霸”,现在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