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赵王庶子朱瞻塙与汉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袭(5 / 5)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0503 字 2023-05-19

没有授封王世子,按皇明祖训的规定便不能继位为汉王。

这里的“年幼未冠”是指年纪小于十二周岁,古代“文王十二而冠”。

如果朱高煦应允了朱瞻基生前派人送上的加急奏请,那么朱祁镇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汉王世子。

可是,皇明祖训有规定,亲王嫡长子只有年满十周岁之后,才能授封王世子。

朱高煦若答应的话,等于违背皇明祖训,若不答应的话,又有违皇家亲亲之谊,毕竟这是一个大明亲王的临终遗愿。

于是他将此事拿到朝会上议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朝臣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人情不能大于法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算是大明亲王的临终遗愿,也不能凌驾于朝廷律法之上,更何况还是大明太祖皇帝的祖训成法。

因此,汉献王嫡长子朱祁镇年幼,不仅不能册封他为汉王世子,还应该按照皇明祖训,选择汉献王一母同胞的嫡亲弟弟朱瞻墡继任汉王之位。

这是因为按照大明亲藩王国王位继承顺序,嫡子嫡孙排在第一序列,庶子庶孙排在第二序列,嫡弟庶弟排在第三序列。

汉献王的嫡子庶子皆年幼,自然没有嫡孙庶孙,那么只能从他的嫡弟庶弟之中寻找合适的王位继承人。

虽然汉襄王朱高炽一生有十几个儿子,但只有三个嫡子,嫡长子是汉献王朱瞻基,嫡次子是丰越郡王朱瞻墉,嫡三子是襄城郡王朱瞻墡。

如今朱瞻墉早就不在人世,而朱瞻墡却年富力强,依照皇明祖训,当由朱瞻墡继承汉王之位。

这样的话,汉王国“国有长君”,便能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另一派认为“父死子继”乃千古伦常,在祖宗成法与千古伦常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千古伦常。

毕竟汉献王有嫡长子朱祁镇在世,只是眼下年幼而已。

朝廷完全可以先让襄城郡王朱瞻墡代理汉藩国事,等朱祁镇年满十周岁时,朝廷再正式册封其为汉王世子。

之后,朱祁镇以汉王世子的身份继承汉王之位,岂不两全其美

如此一来,还能为其他亲藩王国树立一个榜样。

朱高煦面对分成两派的朝臣,选择了沉默。

次日,他颁布旨意,册封襄城郡王朱瞻墡为汉王。

同时强调,大明亲藩王国王位继承人与大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必须严格依照皇明祖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违背这一原则,否则以大不敬之罪论处。

至此,朱高炽的嫡三子朱瞻墡成为了大明汉国第三任汉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