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秦始皇焚书坑儒7 真实的焚书,虚假的……(2 / 3)

也即诗经。

还有谷梁则是春秋谷梁传,与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同为“春秋三传”等等。

孔子感觉后世发展得很好啊

其实光是这些,就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毕竟春秋时期的自己,还是比较艰难曲折的。

比如他们大家可能会比较喜欢管仲、商鞅和张仪等人的意见。

战争频发,孔子的思想也难以令国家强大。

更难以令天下统一。

孔子一时间感慨万千,心想虽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亲眼看见儒家的兴盛

但是能在天幕看看后世也非常好啊

已经完全忘记了天幕是在讲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不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孔子本人。

当时的学术,由政府主导。

关于经学的文本教义、用来解释经学教义的传文,都有着朝廷官方的认定。

于是,经师们对传文里相关的历史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以便更好地按照官方的教义来规定、解释经义。

嬴政看到这里也有点懵。

他先前也没想到,后世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对儒家这种学说,拥有如此之高涨的热情。

简直就是狂热的地步了。

甚至不像是以思想学说为治国的工具、理念,反而是将这些教义居于更高位了。

发展成如此,是与“独尊儒术”有关

嬴政耐心地看着天幕,那道熟悉的声音,还在平静地述说着。

撰写诏定古文尚书序的卫宏,也是当时著名的经师。他在光武帝时期,曾任给事中议郎,也曾受诏校订古文孝经。同时也著有毛诗序古文尚书训旨等等。

嬴政“”

看出来你们是真的很热爱了。

至于诏定古文尚书,则是当时朝代裁定的古文经书之一,也是卫宏受诏校订的一部著作。他为该书作序,自然也是要偏向于当时官方所认定的论调。

嬴政懂了,官方认定要黑朕。

诏定古文尚书序里,这一段秦始皇“议瓜坑儒”的故事,或许并不是卫宏自己编的,有可能是在当时,已经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官方、朝廷所认可的故事。

换言之,“焚书坑儒”是一种“官制”的“历史事实”,认定与确立于东汉初年。而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里记载的,应当便是当时,被确定下来的官方版本。

秦始皇西汉都没这样说,你东汉开始黑。

他其实也很能理解“胜利者书写历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男孩”这类的思想。

但,没必要吧

你们这般抹黑朕,难道就是图个开心吗

让你们的百姓觉得你们很不错,比起秦始皇更是好多了还是什么别的

秦始皇朕寻思着,朕也没有乱编周朝吧。

所以是。

能力不行,拉踩来凑

嬴政一脸黑线,只觉得无语,而且将秦朝延续下去千秋万世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与此同时。

两行水墨风格的文字,缓缓在天幕显现。

这是东汉初年,王充所著论衡。

论衡谢短篇

秦燔五经,坑杀儒士,五经之家所共闻也。

这里说,秦时焚烧五经、坑杀儒士,是“五经之家”都知道的。所谓的“五经之家”,即为当时研究讲述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经书的经师们。

诸子百家好,变了。

诸侯国君好,坑杀儒士了。

秦始皇好,好的

五经之家所共闻也,

真会说

由此可见,在东汉初年的这一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是官方所认可的儒家经师们的共识他们众口一辞,一致认定了此事。

秦始皇“”

不知道为什么。

突然就感觉自己被欺负了。

秦孝公过分,真不是东西

秦国的国君们,开始在弹幕里讨论“如何把汉朝弄没掉”,与此同时,汉高祖刘邦正在默默地窥屏。

他现在还不是汉高祖。

刘邦“”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挺危险的。

天幕之上。

先前的论衡谢短篇消失。文字,又替换成了论衡语增篇

传语曰秦始皇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传语”是对经书的解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形式,会使用义理、也会使用史实。

从王充论衡的这一句之中,我们可以得知,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是被写进传语的。

而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里记载的“议瓜坑儒”的故事,应当便是当时出于解释经书的需要、而被写进“传语”的诸多历史故事之一。

众好家伙。

前面是写“秦燔五经,坑杀儒士”。

这里,直接点名秦始皇了。

他们现在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