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前说一声,唐岫追问“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最迟周一之前吧,顺便要去香港一趟,有个预展想请我过去看看。”宋修筠这阵子把那几个硕士生的论文写作思路改了改,考古专业的论文选题有一点好,就是挖什么写什么,不能凭空捏造,也省了异想天开的力气。最近等研究生把初稿交上来就行,他得了空能做点其他工作。
唐岫算算日子,也才去四天,便放下心来“那你继续忙吧,我先不打扰你工作了。”
宋修筠颔首,目送她转身出去,在她带上门之前补充“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来问我。”
“好。”唐岫对他弯起眼睛,认真应下。
外边很快响起莫奈小跑的啪嗒啪嗒声,宋修筠过了一会儿才收回视线,轻咳了声,去看电脑上写到一半的讲稿。
a大的第二轮退选课在这个周末结束,因为某人网课直播时的脸在学校里狠狠出圈了一把,中国古玉器鉴赏这门课的人数直接翻了两番,要不是通选课限制人数一百二,估计能报出几百号人来。
沈颖则能成功选上主要是唐岫的功劳,她们俩约着深夜十一点三十七分,一个退课一个秒选,成功占领一席之地。
唐岫退课后另选了历史学类通选课中的中国古代妇女史,这门课也是近期的大热,好在她大三了,优先级稍微高一些,成功中签。时间在周三上午第三节,笃行楼四楼的阶梯教室,能坐两百号人,有足够的余座让学生旁听。
学生名单出来之后,第三周的古玉器鉴赏便正式开始线下课,课程人数满额,又同是历史类课程,学校把这门课也安排在了四楼阶梯教室,宋修筠和唐岫刚好一前一后。
唐岫今天虽然没有早八,但还是七点就起来了,跟他一块儿吃了早餐,蹭他的车去学校。
宋修筠也意外她今天的勤奋,车驶入校门时问她“你在哪儿下车,图书馆吗”
“我的通选课跟你在一个教室,去图书馆再绕回来有点远,能不能先去你那儿旁听一下,十点的时候再上下一节”唐岫问,有之前被拒绝的阴影在,语气很小心。
“可以,阶梯教室的位置很空,要是觉得我的课太简单,你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宋修筠之前拒绝她,一是为了避嫌,二是觉得她上自己的课没什么意义,眼下没有这两者顾虑,答应得很轻松。
在教学楼后的停车位上停下后,他甚至等了等她,跟她一块儿上的楼梯。
他的外表挑不出瑕疵,要脸蛋有脸蛋,要身高有身高,要气质有气质,今天的衬衫也熨得很好,路过的人基本都会多看两眼。
唐岫很快就感受到今天非同一般的回头率,教室在四楼,还有一段路得走,转头瞄了他一眼后,默默放慢脚步,落到他身后去。
谁知道一下就被他注意到了,低头问她“怎么了,什么东西落了”
“没什么”唐岫下意识认怂,好在跟上去没一会儿就想到了理由,“你先进教室吧,我朋友选了这门课,我等她来一起坐。”
沈颖则早就好奇宋修筠的庐山真面目,还自封“鉴男女皇帝”,不惜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也要来上这门早八课。
宋修筠听到这个理由,应了声“好”就上楼了。
唐岫在楼梯上磨蹭了一会儿,眼看跟他拉开距离,才从阶梯教室的后门进去。
八点的课他们七点四十就到了,进去的时候教室里的人还不多,只把前三排占满了。
唐岫远远一看,她只是个蹭听的,去占前排的座儿太不合适,默默在倒数第一排捡了个边角料的座儿,把包放在外面,给沈颖则留了个位置。
讲台桌前的宋修筠拷完t,抬头看了一眼,就发现她孤零零在吊车尾的位置坐着,醒目得很。
早八课的学生很快陆陆续续进来,进门后先往讲台的方向一看,便交头接耳地往里走,挑着视野最好的位置坐下。
等到八点,阶梯教室的位置居然坐满了,里面至少有八十个人是来蹭课的,不知道是该说a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还是该说美貌是第一生产力。唐岫一连对三个人摇头说了,“不好意思,这里有人了”,才总算挨到上课打铃,翻开桌上的笔记本。
线下课有不少是新生,宋修筠课前又简单自我介绍了一遍,便进入正题“前两节课我们已经聊过玉石与古玉器的概念,按照历史进程概括性地介绍了距今八千二百年前至六千年前发现的七处文化遗址”
他的语速不快,在大屏幕上回顾了这七处遗址的发现地、时代、出土玉器及玉质,随后进入今天的新课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把时间推至距今六千至五千年前,也是学术界所谓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文化的第一次发展高峰,具体介绍四处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凌家滩文化遗址、青莲岗文化遗址和大溪文化遗址。其中,红山文化发掘时间早、研究深、影响广,会在这节课作重点介绍”
这部分内容唐岫之前学中国考古探索发现的时候就接触过了,但沈颖则这会儿还没现身,她便帮她顺手把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