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温风如酒 春始惊蛰(4 / 8)

匪石 伏渊 16456 字 2023-04-28

她怕自己没头苍蝇似的查的资料在他眼里根本不够看,怕在他面前出丑。

宋修筠闻言,缓和了脸上的神情,笑着道“我又不是你的老师,对着我有什么好紧张的”

唐岫抿了抿唇,总不能说因为他自带威压,不好意思地看着他。

“还有,平时就别喊我师叔了吧,你本来也没怎么这么叫过,听着太奇怪了。”宋修筠又道。

“那我喊你什么”唐岫问。

“你要是不嫌我年纪大,喊学长就好,或者连名带姓地喊,我也不介意。”他回。

连名带姓的喊岂不是更没大没小了吗。唐岫想着,嘴上轻声应了句“哦学长。”

宋修筠这才觉得自然许多,收回视线“回到正题吧,你刚才分析得很好。”

唐岫听他夸好,心里的大石头才放下来,轻出一口气。

“先说结论,这剑是真的,铭文是假的。”宋修筠接着道。

“怎么看出来的”唐岫眼前一亮,没想到跟她之前的猜测基本对上了。

“其实也巧,我看过这两把剑。前阵子打了个盗墓的,上网找人直播鉴定,拿出来的就是这两把。当时录的视频里还不长这样,包浆和锈的状态很明白,跟湖北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藏的青铜剑状态很像,就是楚地的陪葬器物。”

宋修筠说到这儿,放大图片上的铭文“那两把剑的缑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记住了,没想到在你这图片上居然变成这样了。大概率为了炒价,文物贩子找地儿瞎錾了铭文,拿越王勾践剑仿的鸟虫篆,錾完瞧着字儿太新,又整体做了一遍旧,看着像漆地磨光 的,画虎不成反类犬,才把你看迷糊了。”

唐岫这才了然,难怪字能跟名气这么大的剑对上号,剑主人的名却横竖不通。

青铜器有铭文跟没铭文的价值差了大了,本身这剑保存的状态就很理想,还带着簇新的绳,要真被不懂行的把铭文也当了真,加上“楚国贵族”“越王勾践剑它兄弟”的噱头,估计能有个八位数,再倒手进国外的拍卖行就更说不准了。

想到这儿,唐岫忙问“那现在这两把剑怎么样了盗墓的抓了吗”

“当然是准备送出去的时候被抓了,要不曹飞阳也不好给你们做这道题,这图片看着像公安发出来的。”宋修筠叹了口气,放大图片上剑柄的位置,“还好是给抓回来了,先不说往上錾字破坏文物罪这一出,国内剑柄系绳保存这么好的青铜剑不多,光是缑的系法就很有研究价值。”

也只有盗墓贼看不懂里边的历史文化价值,胡乱往上錾字做锈,把原本好好的剑的形制全破坏了,还生造了个王子王孙出来。

唐岫也觉得唏嘘,这片土地上前人留下的遗迹太多,官方考古不会主动发掘墓地,却反而让盗墓贼得了道,几十年来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甚至很难给出具体的统计数值,让人痛心。

宋修筠讲完这道题,放下平板,顺便给她拓展点别的“曹飞阳出的这道题也很典型,虽然真器反过来的做旧的例子少,但真器假铭的例子很多。博物馆里也有,我这儿有几张照片可以给你看看。”

宋修筠把电脑上原先的网页收成小窗,找出硬盘里存储的照片,里面的文件虽然多,但命名得很整齐,一下就找到了。

唐岫在一旁俯身靠近,看他鼠标指着的位置。

发梢在不经意间拂上他的手臂,垂柳丝似的,宋修筠的指尖动了动,按下心神,低声开口

“比如浙某博收藏的这件商代铜尊,七个伪字刻在器底不容易操作,是先刻在铜片上,替换下原来的底再做锈处理的。或者有从真器上截一块下来刻好铭文再焊回去的,都叫开天窗。但你仔细看接痕这边的锈色,做得生硬,把这块绿锈的边缘做断了,要能拿到手里,一刮就看出来了”

唐岫一边听一边点头,发丝绕上他的指尖。

宋修筠的话音顿了一阵,才又接上“青铜器铭文相比纹饰难仿得多,造假的没读过什么书,就容易露馅儿,像山西某博物馆的这件春秋铜壶,底下的“举父丁”铭文在商代用的多,到了春秋就弃用了。还有铭文跟器型对不上的,比如这件鼎”

唐岫一连看了数十件,隐隐摸到了些门道,问他“这些都是你自己拍的吗”

一转头,才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靠得太近,呼吸一乱,自觉直起身来。

宋修筠也察觉到什么,往后靠了靠,道“我有个师弟是专门研究青铜器铭文的,之前吃饭的时候聊起来你要是感兴趣,他有几篇考证伪铭文的论文,我发给你看看。”

“好。”唐岫答应,意识到话题似乎就这样结束了,想起刚才瞥见的他电脑上的资料,忍不住问,“你刚才在做三星堆的工作吗”

宋修筠听她感兴趣,也不避着她,重新把报告打开“下周广汉有个阶段性工作成果报告要开,有部分内容需要我过去做汇报。”

唐岫看着上边详细的工作记录,意识到“那你岂不是要出差”

“嗯,下周三上完课走。”

他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