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奔赴(下)【正文完】(3 / 6)

宫阙有时晴 六喑 14122 字 7天前

墨一边为难:“赵小二,我都要走了,你怎么还让我自己给自己写休书?找个翰林写个什么无所出、善妒、擅权就行了。”

“嗯?”将章子收好,赵肃睿背着手走到她身侧。

“林姐姐,我是让你给我写休书。”

刹那间,林妙贞一张明丽摄人的脸上几乎要被惊讶填满了,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谁?给谁?”

“辛辛苦苦当了六年多的皇后,怎么也得干点儿青史留名的事儿吧?”赵肃睿把玩着镇纸笑容不羁,“古往今来第一个休了皇帝的皇后,这名声才配得上你。”

林妙贞:“……好你个赵小二!”

长春宫的宫室外有一棵大花栀子树,被人精心养了许多年。

每到夏日的夜晚,花香阵阵,就会有人拿着一把被摩挲到了发亮的扇子倚着它喝酒。

下一个夏日,大概不会有了。

那把写着“只愿水香送秋而擢蒨,林兰近雪而扬猗”的扇子会去远方。

一轮下弦月升了又落,它安安静静,等着太阳接替了它的值守,照得到处都亮堂堂。

沈时晴从车上下来,就见一群穿着红裙的女子进了路边的书社。

“穿红裙的女子比年前还多些。”她笑着说。

图南在一旁低声说:“这些日子女官们到处抓人,不说路上的光棍无赖,连刺虎之辈也不敢轻易招惹穿红裙的女子,生怕被关进了衙门里吃挂落。”

“这么说,红裙竟然还有防身之效?”

沈时晴有些惊异。

图南顿了下,说:“姑娘这么说也没错。”

这实在是沈时晴未曾预料之事了,又看见几个穿着红裙的女子说笑结伴而过,她脸上的笑意更舒展了几分。

往石榴巷沈宅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至今未停,沈时晴却已经不耐烦在宅子里呆了,有沈衍有阿池,还有夏荷帮衬,她索性带了人出来逛街看热闹。

因为正月十二宫中起火,扰了街上的灯会,朝廷便下令今年的灯会延期到了正月二十二,虽然是白天,鼓楼大街上也是热热闹闹熙熙攘攘。

沈时晴没穿大衫,赵肃睿在时做的那些曳撒男袍很是轻便,她选了一件天缥色的大雁衔枝团花曳撒,只在里面穿了条柿子红的马面裙,腰间一条金玉带,身上披着一件黑貂大氅,越发显得她与平日不同。

头上倒如一贯那般戴着素珠簪子。

学着她的样子,柳甜杏和小包、三两、春信、巧儿也都穿得利落,一群人走在街上引得旁人频频回头看。

柳甜杏一贯心大,捏着青莺给自己的单子研究去哪儿买些丝线,看着看着,眼神儿就被举着糖人儿的小孩儿给勾了去,还得春信和小包架着她往前走。

沈时晴逛了两家书社,寻了几本时兴的书册子,其中一本是寄外先生《登第词》的第十八卷。

翻开看了几页,沈时晴笑了。

见她高兴,柳甜杏带着小丫头们蹭了过去。

“这书是不是好看极了?”

“确实好看极了。”沈时晴点头,“这书讲的是一女子为给父母报仇,女扮男装考上了状元,又做了宰相,只可惜十七卷之后就许久没有再写,已经停了三年多,没想到如今又写了起来。第十七卷时这书中女子被人发现了本是女儿身,又被要挟入宫为妃,她踉跄四顾,只觉世上无路可走。新一卷开篇就是北蛮入侵,朝中无人敢为使臣,这女子自请持节出塞,与敌人周旋数月,终于联合西北各部逼得北蛮退兵,声震朝野,功在百姓。回转入京之时,百官相迎,她从轿中走出,穿红裙,着蓝衣,云鬓金簪,昂首挺胸。自她起,女子也可为官。”

沈时晴眼眸中的光几乎要流淌而出,她的手指轻轻点在了书页上,就像是轻抚着一件人间的珍宝。

“真好呀。”柳甜杏听得悠然神往,忍不住感叹,“这本书真好,既没有让这女子去从了那个皇帝,也没有让她托庇于其他的男人,就是靠自己个儿的本事,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捏了捏自己的钱袋子,她在心里盘算自己能不能把十八卷《登第词》一股脑儿买回去。

嗯,为了这个话本儿,她今天可以不买糖瓜、桃脯、炉烧鸭、金丝蜜枣、香茶桂花饼、果馅顶皮酥……糖人儿,糖人儿也可以等下次。

她在那儿算账算得头晕,图南只看着自家姑娘。

已至绝境,又得新篇,说的又何止是书中人?分明也是写书人的从死到生。

生路何来?

是她家姑娘持刀劈向了数千年陈墙旧壁,硬生生劈出了一条路来。

书肆之外,穿红裙的女官坐在马上,映出来的光照进了书肆里,如朝霞似红旌。

“姑娘,这书既然好,咱们就买两套吧。”

“买三套。”

沈时晴擡起头,笑着说:“两套让她们内外换着看,一套存进藏书里。”

柳甜杏惊喜至极,她、她的点心刚刚飞走,现在又飞回来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