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蹙眉“可如何睡得着。”
媚娘亦如此,她已经开始走到架子前,去寻姜沃在奏疏上注明的数本史书。
这次姜沃是从实际数据与帝后道“自秦以来,历朝历代中华人口,皆未超过六千万。”
就如宋朝一般,若是经过引进、育种,以大唐的气候,广袤南面疆土有不少地应当都能种占城稻。
在他看来,舅舅忙着权倾朝野,唐律疏议的编纂,便没有贞观律来的细致。
这个不必姜沃说完,皇帝本就谙熟于心“隋末近九百万户,乱世后到高祖武德年间,厘清户籍,只有二百多万户。”
人口太多,资源有限,本就不可避免内卷。
“是。”
是啊,他体会到了。
于是皇帝立刻拆了这些年,他逢年过节或是遇到什么事,都会提笔给兄长写一封信。
直接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迎来了大名鼎鼎的三国时期。
倒是皇帝和媚娘,一直没睡着,就白日的奏疏,商议未绝。
此番忽然有信来。
他看向姜沃推算过结果的奏疏太史局出身,果然数算学的好。
见皇帝颔首,姜沃立刻取出两份数据详实的奏疏来。
并不知,遥远的黔州还有人被她影响到了。
如今,舅舅既然睡不着。
皇帝和朝臣卷的越多,天下万民就能卷的少一点。
姜沃叹息道“陛下,臣知道,这些战火,一定有朝廷极大的过失。汉末隋末,朝堂腐朽。”
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他们。
是舅舅于永徽年间所成全套唐律疏议
她的情绪已经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惊痛过了,此时还算平静,倒是皇帝与媚娘,眉头越皱越紧。
信中更不曾论一点朝事。
之后又连问了几句兄长身体如何,气色如何的话。
“我陪着陛下一起。”
李弘很快就要两岁了,吐字就清楚多了,他也常见姜沃,就慢慢说道“姨母好。”
可这回,兄长特意来信,说了人口陷阱事。
这一夜,姜沃久违地睡得很好。
提笔作书。
宋代以前,中华大地人口,超过六千万就有要崩溃的趋势。而宋代,却超过了一亿。
皇帝的手按在几封奏疏上。
“但听亲卫说,大哥也从未出过万岭谷。”
媚娘如以往般,将手覆在皇帝手上。
姜沃都一一答了。
李治拆信。
皇帝一听也略带了几分诧异“朕是吩咐过亲卫,不要把大哥当成犯人拘押着不许出门。”
姜沃与帝后二人再次说起了人口陷阱。
是黔州的亲卫一路北上亲自送的。
“再有隋大业年间”
姜沃也是为了更直观,把户籍换成了人口数。
媚娘在旁笑道“弘儿倒是个慢性子。”
直接令外面候着的侍卫将回信与一套书带回黔州。
终于能确定。
不可避免会炸开。
百姓折损一半还多。
但说出来的叹息意味很重“朕一直记得父皇圣言。”
“据汉地理志可见,汉平帝时期,人口约五千七百万。”姜沃拿过另一份奏疏来。
皇帝脸色已经彻底凝重下来。
真想劫富济贫,让贪吃了这些年的世家门阀,把吃了的吐出来啊
望了片刻儿女稚嫩无忧的脸庞,皇帝道“若按姜卿所推测,只怕弘儿的孩子,就要难了。”
直到攒够了筹子,买到了活点地图。
当然,人吃都吃了,吐是不可能主动吐的。
再加上朝廷腐朽土地兼并,那就是烈火遇到热油。
他摸出来看。
姜沃原先一直不确定,此时还作为大唐流放地的爱州越南,到底有无占城稻良种的出现。
其实这些年,为了避嫌,为了朝廷安稳,兄长自请回黔州,道终生不出蜀。
媚娘便知她还有正事要说,就让乳娘把两个孩子都抱走了。
回程的船上,她也不飘零久了,而是一直在奋笔疾书写奏疏。
姜沃见帝后,已经投身于人口陷阱研究中,就暂且告退。
不比跟李承乾说起此事时,两人多半从理论上来探讨。
她的目光落在令人惊心的数字上“魏蜀吴年间三国相加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万。”
帝后二人就起身,一起去东内阁内看了孩子们。
很大原因便是,宋从越南引进了高产的占城稻。
“户部每年会向陛下回禀一年增长的户籍。”
甚好,甚好
后来还是媚娘打断“陛下,明日再说吧若是再熬下去,只怕你又要头痛了。”
她看着眼前帝后二人“但人口增长和粮食增长不匹配,以至于粮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