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可用(第三次火锅会议)(3 / 4)

更真切的看到,皇帝如同一个双面矛盾体。

他对放在心上的人越在意,对不在乎的人就越冷漠。

姜沃是见过当年的晋王是怎么为了激发大公子承乾一点生志,而费尽心思恨不得搜罗万物的;而此时又亲眼见到了,他对于不在意人的死活,哪怕是血缘极近的兄弟姊妹,亦是无所谓至此。

李治摇头“无妨。你这太史令也做了几年了。且”他笑道“若是给你进散阶虚职,舅舅应当也不拦着。他曾与朕赞过你是年轻朝臣中,难得谨慎稳重之人。”

见李治在思索,姜沃就再补充道“此人现还在左屯卫为参军。”

其脾性如何,只看他给后世贡献了一个笑里藏刀的成语便可知了。

她坐下来,喝了一杯热酒。

这回连媚娘和姜沃都有些愕然了。

“陛下,明日臣能”告假吗

皇帝道“父皇曾道,于肱骨之臣,当无以疏间亲。”

李治听后,转头对媚娘道“也巧了,昨日咱们还在一起看父皇的帝范。正看到建亲。”

姜沃俱如实以告后,只等君王来做决定。

皇帝想了起来,然后略微蹙眉“此人,舅舅曾向朕荐过。想调此人为长安县令。”

见姜沃原准备开口,却又有些犹豫踟蹰之色,李治便道“无妨,姜卿直言便是。”

小公主来了。

这样的人,若得权柄,必要私以弄权凌于人上才甘心。

这位就不只是私德有问题了,这位面似恭谦,却实在是褊忌阴贼之人。

记性太好,也不是件好事啊。

李治与姜沃确实忘记了。

看了媚娘,就先问起昨儿吃的东西有点杂,没什么不舒服吧。

李治莞尔“怪道,从朕东宫出来,如今还只是从六品。”

崔朝虽说跟崔氏关系冷如冰,但其余世家还是把他看作标准世家子,皆与之往来。

姜沃啊,太尉手好快,好想从他碗里捞点人出来啊。

李治看出了她的遗憾道“姜卿若觉此人为良才,可以试揽之。”

皇帝这才问姜沃,这近一月谋反事动荡中,有无可用朝臣

她第一次听李淳风教导用人二字,便是由王正卿而起。

朝堂上下都在盯谋反事,只有王正卿,依旧风风雅雅往户部一坐,不给足来年司农寺的预算坚决不走人。

待重新入座后,姜沃还真又想起一人。

她还记得自己不能上朝时,有多期待元日群臣大朝会。

皇帝摆手“朕知道,不调你出鸿胪寺,但实缺不变,散阶可加。”

长孙无忌不是不厌恶,而是根本看不见李义府,在太尉眼里,估计会觉得,这是什么小蚂蚁。

姜沃道“不只是他。”

姜沃道“陛下,是不是有些过了”

姜沃看着媚娘倚在榻上,心里是欢喜与极度的慎重并存。

媚娘笑道“还好,要说最不舒服的时候,就是想起你讲的鱼脍与虫”

“这种人,若是一直谨慎小心,官体无错便罢了。若将来猖狂无礼,就早些处置掉。”

果然提醒了皇帝,想了想道“不稀奇。今年宰辅位有缺,舅舅还跟朕荐过崔敦礼,可见两人这两年私交不错。”

“陛下,臣见一良才。只是,是世家人。”

这点上,确实是她跟崔朝都无法替代的。

姜沃莞尔这是请罪吗这是提醒皇帝别忘了你家崔族长啊。

他们说完,只见崔朝幽幽抬头道“陛下,你们一口一个六品,全然不顾这里还有一个东宫出来的六品典客丞吗”

姜沃一怔,忙道“那臣去看看。”

但亲历过几回后,就实在想躲懒除了宰辅们最后要进去念表贺陛下新岁,其余朝臣就是去顶风陪着罚站的。

若要用李义府这种人,尤其是用在抗衡长孙无忌之事上。最后媚娘作为被立后者,被人认定得了李义府出力,就被认定要负领导责任史书工笔多记李义府无才德,怙武后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铨序失次,人多怨讟。3

此时见皇帝与媚娘问起,姜沃就将自己所见二人为人,所忧将来之事一并和盘托出。

让她犹豫的是李义府。

“何止没掺和朝堂事。”崔朝道“王正卿如往年一般,又坐到户部要下一年司农寺的银钱去了。”

姜沃与崔朝应是。

而且,姜沃又想起来一事“李义府当时入陛下东宫,还是刘洎举荐的。”就这一件事,就足够长孙无忌给他抽下去了。

他说的是,这次宗亲谋反事,崔敦礼一直在帮着长孙无忌说话,坚决站长孙无忌,甚至驳回皇帝决断之事。

建亲,即用人选材术。

散阶与真正需要做事的职事官不同,比如姜沃在太史局为太史令,便是职事官。散阶则无实职,只是个品级。朝中有不少世家子,都没有实缺,但靠着家里占着个散阶,依旧是煊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