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可用(第三次火锅会议)(2 / 4)

些日子的。既如此便先挑两个最佳的给她。”

媚娘从来不吝以最恶的角度来揣度人心她到底是女子,若是有人在此事上动了恶意,真将人绑走个一天一夜,以名声威胁

皇帝温声道“你放心,朕已经都回绝了。且朕也与子梧说过此事,也嘱咐过若太史令只从宅中到皇城,一路甚近也都是大路还罢了。若是出城门或是去偏僻处,一定带侍卫。”

两人边说此事,边一路往外走去。依旧径直西行,从掖庭西门出宫去。

媚娘一路问清了所有向皇帝提起此事的家族和朝臣。

直到了宫门口,身后一直跟着的鱼和,才奉上手里的食盒。

因方才一路在说正事,媚娘此刻才问起“陛下这是备了什么”

李治笑道“咱们也不好每年都双手空空去,正好有冬日难得的菜肴,就带着去。”

门口已经如往年般停好了马车。

崔朝等在那里。

今冬多雪,至今仍有霜雪不化。只见他一袭湖蓝缎袍立于雪中,手中灯烛映亮了面容

媚娘与崔朝见面是最少的,但每每看清他的面容,就心中颇多欣慰还好有美人在侧可解案牍劳形,毕竟袁李二位仙师先后离京,姜沃这两年比先帝年间要操劳顾虑的事多许多。

“陛下居然特意带了佳肴来”

姜沃带着好奇期待打开,然后又有点想盖回去“是鱼脍啊。”

这是她到了这里后,一直拒绝的大唐流行美食,鱼脍,就是鱼生,生鱼片。她自从上辈子看过能长到两米长的寄生虫图片后,就一直对生食很拒绝。

媚娘在旁笑道“我倒不知陛下带的是鱼脍她不吃这个的。”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皇帝听她竟然不吃鱼脍,不免有些遗憾道“这不是寻常的鱼脍,是极难得的鱼,今岁宫中也没有几条。特意让人好生养着,留到今日。尝一尝也好。”

且这道鱼脍做的也精细,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鱼脍还以橙肉佐之,称为金齑玉脍。

不用姜沃婉拒皇帝的好意,媚娘就替她解释道“生的她都不入口。夏日那么热,她也不用井水,也不肯将冰直接搁在酸梅饮里喝。”

姜沃笑眯眯道“而且我对鱼脍有些惧怕。”

李治问道“怎么”

姜沃便做欲言又止状“罢了,马上要用膳了,还是不说了。”

见她这样,李治反而更好奇了“无妨,子梧还在准备呢,你先说来听听。”

姜沃见陛下好奇神色,忽然想到,自己在朝上好奇吃瓜的时候,被皇帝点了名。

于是便笑眯眯道“少时读三国志,见广陵太守陈登因喜食鱼脍而病,神医华佗为之诊脉,道腹内有虫”

她换了生动的语气“灌了汤药下去,就见太守少顷吐出三升许虫,虫半身是色做粉润生鱼脍也,而虫头皆是赤色,蠕蠕而动。”2

原本拿了一枚腌制红果在吃的李治

其实在座人都读过三国志,也知陈登之死。

但留意这段的人不多,此时听姜沃绘声绘色背出来,脑海中再一想这个画面,就都觉得胃里一酸。

李治十分后悔,自己非要听一听人家的心理阴影,此时这阴影变成了自己的。于是连忙叫停“不说这个了,开席吧,再想下去今晚都不必吃了。”

于是皇帝带来的珍贵鱼脍,到头来被姜沃下到了五格火锅的其中一个格子中,做了熟鱼片。

除了皇帝带来的鱼脍,她原本也准备了鲜鱼团的鱼丸但她发现,除了她都没有人去吃鱼肉了,只好她自己吃。

席间,四人一边慢慢吃,一边议起今岁的元宵灯会。

姜沃见兴致盎然吃着火锅想着过元宵的皇帝,一点儿看不出,就在几天前,他还在朝上为宗亲谋反与濮王病逝两事痛心疾首至西子捧心伤痛欲绝的模样。

大约是食物的香气太足,吃到一半,前几日姜沃刚从雪地里捡到的一只黑色小猫团子,还从门缝里钻了进来。

李治甚至还有好心情及耐心,给围着他脚边打转的小猫喂了一块鱼肉,然后轻轻用足尖儿把小猫赶的远离地上温着酒的火炉。

笑意在火锅热气中氤氲的越发柔和。

姜沃也怕炭火星子迸出来烧了她的猫,就起身把小猫抱起来,关到旁的屋里去。

回来正好听到李治主动在讲“四哥薨逝之事,我已命人快马加鞭赶入蜀地,告知大哥。”说着长长叹了口气。

见陛下怅然叹息,媚娘和崔朝就都暂且停筷。

然而只听李治叹气后道“可惜这个消息,新岁前是到不了大哥那里了。”语气甚为遗憾。

姜沃啊,原来陛下在叹气的是这个啊。

不过也没有多奇怪。

姜沃只看皇帝提起濮王病逝又叹气,但媚娘和崔朝这两个最了解他的人都不出言安慰,就可知他们应当比自己更早猜到了皇帝在遗憾什么。

姜沃初识晋王时就有模糊的体会,经过这一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