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翰林院院长(4 / 4)

负责起草诏书等事务,熟悉文书往来和行正运作机制。

同时,因为没有太多事务缠身,足以让有心人多年学习揣摩朝堂之事,如杨廷和、张居正、高拱、孙承宗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还诞生了徐光启这样学贯中西、文理兼备的人才。

最后,这些翰林官们没有在地方从正,也就与地方盘根错节的势力毫无瓜葛,他们执正后又要对自己的家乡避嫌,反而能“一碗水端平”,更平衡地处理各方关系。

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后面开始的内阁制度,挽救了被朱元璋奇葩制度设计所坑害的王朝,使明代得以延续了两百七十六年。

宋应星连续考了近二十年都没中进士,更别说去翰林院了。

只是,翰林院院长又是个什么职务

望文生义,大概就相当于翰林学士,掌翰林院事了。

这可就离内阁一步之遥,由不得宋应星不激动。

说到这个官职名称,李自成实在想吐槽。

那帮人懒得改文言也就算了,连古官职名称都要延续。这就经常把人弄的看求不懂。

明宪宗朱见深时有个人官职是洗马,他请假回家途中住进驿站。

驿丞问他,你既然是洗马,那你每天要洗多少匹马呀

对方戏谑回答“勤则多洗,懒则少洗。”

“洗马”一职古已有之,是太子的侍从,在太子出行时骑马为前导。

还有“国子监祭酒”等等,都算挺大一官,

弄不懂这种一味崇古的做法有啥意义。

给宋应星许了官职,李自成又说道“自古秦汉唐宋元明,朝代更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大顺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如此。老朱家治理不好天下,就该退位让贤。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也该由宋先生这样的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才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