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4 / 4)

人食不果腹,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到了19世纪初,鹰国的普通工人仍然过着全家住一个卧室,睡一张炕的日子,就连最起码的公共卫生,也未必能比得上满清治下的百姓。

1830年的伦蹲,有15的妇女失了足。

1833年,鹰国仍然有20的煤炭工人是十来岁的小孩。而且当年还出台法令,规定9岁以下的小孩不准下矿,13岁以下的每天不能工作超过10小时。可见之前有多残酷了。

马戛尔尼1793年到访大清,看到底层老百姓普遍穷困,然后非常感慨。感慨你姐啊,就是个典型的何不食肉糜的上层贵族,他根本不知道鹰国普通老百姓过的是啥生活。

当然不是说在大清治下活得多舒服,单就底层百姓生活质量而言,鹰国当时真没币脸笑话大清。

美洲的奴隶们都不见得比鹰国底层过的更差。因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一般情况下没谁会跟自己的财产过不去。

相反,工人是自由的,却是资奔家的消耗品,用完拉倒,大不了再招嘛。

如果鹰国底层一直过的那么凄惨,国家是不可能强大的。他们是怎么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