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3 / 4)

任财长汉密尔顿,想发展制造业,可既没有工业技术,也没有工业人才,咋整

那就只能从鹰国进口,但是鹰国对北美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

汉密尔顿见合法引进技术的路被堵死,就剑走偏锋。他派出无数商业间谍潜入鹰国,有的负责偷窃技术,有的负责中布“只要能在米国搭建纺织业就有重赏”的消息。

当塞缪尔斯莱特闻听米国重金招聘纺织技工时,他就绕过监管,偷偷把鹰国人最引以为傲的织布技术带去了米国。

就是这个“叛徒斯莱特”帮助米国正式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尤其是在新英格蓝地区,利用机器生产的纺纱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成千上万的米国人从此走进工厂里开始了996的生活。

斯莱特在米国是英雄,在鹰国就是“史上最着名叛国者”。而且这人到了米国第二年,米国就出台了专利法,防止别人抄他们,真是个聪明的小机灵狗。

总之,自从鹰国把国策调整为“纺织强国”,改变了后来的一切。

比如为了多薅羊毛,有权有势的人把自己家的土地和公共土地圈起来放羊,把农民赶出去自生自灭,这就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想想都知道,羊毛纺织成的搔气布当然比不上纯棉布。

所以,鹰国佬打通海路后,开始大规模从印渡进口棉花,然后制成棉布贩卖。

从羊毛变成棉花,这次产业升级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

因为利润丰厚,所以商业资本开始放飞想象力。

比如原料供应问题,棉花去哪找

整个欧洲都不能种棉花,但是随着鹰国那边的需求越来越多,印渡开始供应不上原材料了,怎么办

于是鹰国佬跑去美洲种棉花,人力不足怎么办用奴隶啊

奴隶贸易自西班芽人开始,鹰国佬为了获得棉花给它冲到了高峰。

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让欧洲佬赚翻了。

从本土出发装载枪、火药、丝毛棉麻织物、钢铁等等各种杂货,驶往非洲换取奴隶;然后再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换成糖、咖啡、可可、烟草、棉花、粮食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再返销欧洲。

一次三角航程一般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利润翻着跟头往上涨。

由加那利寒流、几内亚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歌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所组成的三角形形状的环流,为“三角贸易”了极为有利的航运条件,使得远洋船只在出程、中程、归程中一直顺风顺水。那生意历时300年之久。

比如,1710年,鹰国煤炭出口赚了58万英镑,而通过贩卖奴隶则赚了11万英镑,还不包括从鹰国运送工业品到非洲、美洲以及从美洲拉回原材料所产生的巨大利润。

利物浦就靠奴隶贸易发展成为鹰国第三大港,到1785年仅关税收入就达到64万英镑。

那时候的“镑”可值钱。“米国工业革命的奠基者”塞缪尔斯莱特当初只为了100英镑的赏金就可以背叛祖国,漂洋过海去为米国服务。

有说欧洲佬是跟大明做买卖才积攒了原始积累,甚至迈入资奔主义,这不对,人家主要是靠“三角贸易”。

当然,他们在开辟贸易路线时无意中发现的新大陆,或许可以算到大明头上。

另外,为什么首先成功的是鹰国。

西班芽和葡萄芽这些老牌殖民强国之所以没有率先产生工业革命,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他们的殖民经济模式,一个是他们受天拄教影响更大,思想上更保守。

两颗牙从殖民地抢回来的财富高度集中到王室手中,直接投入生产的部分极少。

而鹰国佬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等他出去之后发现毛都不剩了。

于是就有了女王颁发“私掠许可证”那些事情,搞出了鹰国“皇家海盗”,德雷克奉旨打劫。

所以,工业革命发生在鹰国的几个条件王室没抢到钱;宗叫改革间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繁荣的纺织业;深层煤矿渗水

鹰国的纺织业带动了其它大量行业的发展。

最高峰时,鹰国有一半的劳动力投在纺织业,剩下的一半投在其它相关支持行业。比如纺织机需要工厂加工吧海外护航的军舰以及武装商船需要大炮吧

造船业和冶金业都在争抢炼铁用的木材,导致岛内燃料短缺。

这个时候恰好发现了优质浅层煤炭,可是开采完后深层煤矿渗水严重,蒸汽机作为抽水泵登上历史舞台。

挖煤是不是得铺几条铁轨铁轨又需要铁。然后就有了铁路,先用马拉着车皮跑,后来蒸汽机成熟后火车就出现了。工业革命也就顺理成章开始了。

这样循环扩大,干的热火朝天,整个鹰伦岛都笼罩在瘆人的雾霾下,河水都是黑的。

环境成这样了,那人呢

殖民地的奴隶不需要多说,本土工人也很惨。全国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