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抢救黄泛区(4 / 6)

每石二两七八钱。当役破家,业户受累,所以有空写文契,将产业送人矣”

大明百姓都活成这样了,人家巴不得老朱赶紧去死。

不管是张王李赵还是爱新觉罗坐了天下,老百姓能不用纳税能不受盘剥

所以谁当皇帝都一个球样。

大明不管百姓死活,百姓凭啥管你死活。他们对大明朝的生死可以说非常漠视。

蛮夷鞑子来了也无所谓,只不过是换个统治者,换个征税者而已。说不定蛮夷的盘剥还比较轻呢,起码总不会比大明更坏吧。

上面那个松江府人说完大明政策又提到与满清对比“自此一番改革,大除往日之害。正所谓政令维新,一府四县,亿万粮户及有田业者,子子孙孙俱受惠无疆矣。”

“至如明季服色,俱有等级。乡绅、举、贡、秀才俱戴巾,百姓戴帽庶民极富,不许戴巾。

今概以貂鼠、骚鼠、狐皮缨帽,不分等级,佣工贱役及现在官员,一体乱戴,并无等级矣。

又如衣服之制,载在会典。明季现任官府,用云缎为圆领士大夫在家,亦有穿云缎袍者公子生员辈,止穿绫绸纱罗。

今不论下贱,凡有钱者任其华美,云缎外套,遍地穿矣

又如食用,明季请客,两人合一桌。碗碟不甚大,虽至廿品,而肴僎有限。即有碗上丰盛者,而两人所用亦有限。

至顺治七、八年,忽有冰盘宋碗,每碗可容鱼肉二斤,丰盛华美,故以四人合一桌康熙年间,又翻出宫碗洋盘,仍旧四人合一桌,较之冰盘宋碗为省二十年后,又有五簋碗出,其式比前宋碗略大,又加深广,纳肴甚多,可谓丰极。未知后日又如何样式”

江南底层老百姓要是能预知日后生活,恐怕早就敲锣打鼓跑到关外跪迎王师了。

再比如离鞑子最近的辽人

“辽人与贼习,除稍能过活者尽搬移外,惟一二无依穷民,仍依旧巢,抵死不去。曰我搬在何处无过活亦死,在此亦死,贼来且随之而去。即屡请之而不得也。”

穷人为啥这样

天启年间辽人有四大恨

“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残辽无宁宇,辽人为一恨

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辽人为再恨

至逐娼鸡而并及张、刘、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辽人为益恨

至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银污妻女,侵夺饮食,辽人为愈恨。

有此四恨,而冀其为我守乎”

所以辽东“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

在更早的万历年,太监高淮受命开矿,征税辽东。他的头衔是“大明国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协同山海关事督征福阳店税兼管矿务马市太府高”。

土皇帝高淮镇辽十年,辽东巡抚李化龙说,辽阳大户“为淮搜索已尽”。

可是,高淮给万历帝总计进贡了区区四万多两银子。成梁代剜之,代吸之矣。”

“辽左有三患,而建夷不与焉”。祸害当中不包括建奴。

明末底层辽人对大明愤恨已经到达极点,富户纷纷逃往关内,或渡海逃往山东穷人宁可死于鞑子屠刀,也不愿意给大明当顺民。

以至于大明朝廷里的士大夫发出感慨“辽人皆贼也”

东北老铁们为啥要当贼呢以上就是原因。

那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养的辽军咋样

再看辽东明军

“残兵身无片甲,手无寸械,随营糜饷,装死扮活,不肯出战点册有名,及派工役而忽去其半领饷有名,及闻警告而又去其半

将领皆屡次征战,存剩及新败久废之人,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者

见在马一万余匹,多半瘦损,率由军士故意断绝草料,设法致死,备充步兵,以免出战。甚有无故用刀刺死者

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今军士所持弓皆断背断弦,所持箭皆无羽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秃。

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点者。又皆空头赤体,无一盔甲遮蔽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

顷闻北关信息,各营逃者日以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可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人人要逃。虽有孙吴军令,亦难禁止。”

相辅相成,有了前因,才有后果。所以熊廷弼、王在晋等人看不上辽兵。

至于辽将,人家今天还在衙门里坐着喝茶,明天“甚至改换丽服,潜入属国,压取貂参”

辽东在九边中待遇最好,拨银最多。然并卵。

六七年前有这么件事辽东官儿们跟朝廷请求划拨养马费用时说有三万多匹马,等把钱拿到手,转头就上报说只有两万多匹马,马不够用,请再拨款买马。

气的天启帝大骂,这军马怎么想多就多想少就少这且不提。之前明明下拨了十三万两银子,你们非说只有十万两,可是那十万也只看到花了四万,剩下的又没影了。银子都哪去了

已经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