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是的,她没有走。(2 / 2)

从针灸用药讲到如何应对不同病患时该如何说话问诊。

她还写下了一本厚厚的《玉门关防疫实录》,在书中,她事无巨细,图文并茂的把自己的经验全都放开了给所有人看。

这本书最后都成为了当地医署,乃至日后整个河西走廊的将官百姓医师等人应对类似疫情的宝典。

她挑选出聪慧踏实的年轻人,无论是汉人还是略通汉话的胡人,只要有心学医,她都一视同仁,耐心教导。

夜深人静时,她依旧会对着系统面板上缓慢增长的数字发呆。

五万、六万、七万……距离百万依旧遥远。

但当李三娘白日里看到那些出师了的医师能独立处理病患;

看到百姓们开始自觉喝开水、注意清洁;

看到集市上再也见不到老鼠乱窜时;

她便觉得,那些冰冷的数字似乎也有了温度。

她救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病人,更是一种应对疫病的方法和希望。

这种影响,应是在未来会绵延很久,很久。

这一日,她带着几个新收的学徒在隔离区的院子里头识别药材,一个曾经被李三娘救治过的粟特商人激动的跑过来,指着远处地平线上出现的一支庞大驼队,用生硬的汉话喊着:“李医正!

看!

是大商队!

大商队来了!”

李三娘直起身,向着那西边望去。

夕阳如血,染红了天际,也给那支蜿蜒而来的驼队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悠长的驼铃声随着风沙传来,清脆、富有生机,仿佛在宣告着这片土地历经磨难后的重生。

卷着砂砾的风拂过李三娘的鬓角,带来了干燥而温暖的气息。

她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微微放松了一些。

李三娘她知道,这场战斗,她还没有完全胜利;

但至少,现在,她为这扇通往西域的门户,夺回了一份宝贵的秩序与安宁。

她低下头,对身边眼中充满好奇与敬仰的学徒们温和一笑:“走吧,回药房,我教你们如何调配更有效的驱鼠药。”

玉门关的风,依旧在吹,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生机的湿润,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