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 71 章(5 / 8)

小知县 桃花白茶 15531 字 2022-11-19

只能说,太新县的旧人们,现在满肚子疑惑,很多问题都找不到答案。

所以只能盯着纪炀,想看看他到底什么想法。

这事过后,鲍主簿很快让人传信回鲍地,让家主决断。

裴县令犹豫再三,做了同样的事。

只有刘县丞还带了些自负,想再试探试探。

等无关紧要的杂事处理完,纪炀笑着对裴县令道“裴大人,你对此地熟悉,能不能带纪某走一走,也好先了解裴地”

今日是昌盛三十五年十月的最后一天。

也是纪炀来这里的第一天。

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剑拔弩张,只有纪炀和和气气的处理好事情,然后邀请同官服,同品级的当地县令在此地转一转。

当初县令,知县,这两个职位为何并存

就是因为当朝的朝廷派自己的知县,来取代前朝的县令。

前朝县令深知此事,更知道自己属于“前朝旧人”,只要好好交接,朝廷非但不会为难,反而会给予嘉奖。

以后虽不能做官,但能做个富贵闲翁。

这对前朝的县令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选择。

在朝代更迭中,能保全性命家人财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太新县情况不大相同。

这里并非朝代更迭,只是权利转移。

所以裴县令显得不尴不尬。

他本以为纪知县会用更激烈的手段应对,甚至裴家也做好打算。

没想到纪知县竟然真把他当七品官一样,政务一起处理,还要一起巡查

他在太新县当县令一个月,从未做过这样的事啊,都是刘县丞包办,再不行还有鲍主簿。

作为裴家唯一一个念过书的,裴县令知道那两个的意思。

但他们裴家向来玩不明白这些弯弯绕绕,所以干脆不管,但能掺和,能学到怎么管政务,难道他不想做

肯定想啊。

纪炀的态度让裴家暂时放下暗中的刀枪,连昨天帮了监工也没说话,甚至大骂监工对知县不敬。

纪炀跟裴县令从外面回来,就听到韩家探听到的消息。

果然,三家凑一起,怎么会同心协力。

如果真是一个个对付,确实会很费功夫,现在看来也还好。

这次出去跟裴县令出去,纪炀对太新县情况了解更多,以前是看资料,现在实地观察,自然有很大不同。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太新县这三个地方,裴地,刘地,鲍地,基本上没有普通农户。

就是像扶江县那样,单独一家一户的,特别少。

大多百姓都没有土地,只能在这三家下面当佃户。

这种佃户在扶江县隔壁的常华县也有,但那边的佃户权益至少还有保证。

那地方的魏大人虽然一心升官,可有潞州城官员强压监管,当地乡绅也做不出太过分的事。

而太新县这三个地方的乡绅豪强,跟之前流窜到扶江县的那几户人家一样,都是想方设法坑骗百姓手中土地。

让普通百姓失去土地,成为自己家的佃户。

失去土地的佃户,再没有监管跟强压,基本任人欺凌。

这种情况也会让佃户本身没有劳动的想法。

扶江县百姓有自己的土地,只要踏实努力,一年到来都有收获。

可这些佃户不同,他们说是佃户,其实只是被雇来种庄稼,地里庄稼收成,五成交田税,四成是田租。

剩下一成让人饿不死就行。

除开这些。

这些百姓除了要种庄稼之外,在裴地的百姓还要被奴役修路修工事。

如果说修路修工事还好,毕竟是守卫自己家园。

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还有裴家的豪宅,裴家的别院,给裴家驱车赶马,打仗的时候当敢死队。

这都在其中。

而刘地那边,他们本就做走私的买卖,刘地的百姓就要帮他们赶车,搬运货物等等。

修豪宅都是最基本的,这都不用讲。

鲍地粮多,但也只是鲍家粮多,其他人都是他家的种田工具人。

自己仓库满满。

百姓还是那句话,饿不死就行。

吃饱了还闹事。

也有人问,为什么不反抗,先不说有监工的存在,再者能反抗的,早就去当山贼流寇了。

否则这地方为什么那么多贼人。

再者,更多百姓只是普通人。

他们有家人,有孩子要照顾,他们跑了,家人怎么办

他们又没有自己的土地,对外面的世界更是全然陌生,只能日复一日被奴役。

这种时候不能责怪受苦百姓,更应该把矛头对准那些恶人。

怒其不争,也要看对方能不能争。

纪炀对他们心存怜悯,一路走来甚是沉默,多是让裴县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