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从平城市区到沧县, 开车不过一小时。
天光大亮时,阿皓下了高速,沿着主干道行驶一段, 然后轻车熟路拐进一条狭窄的街道。
这一带都是低矮的平房, 老旧的建筑。
他在一家名为“兴旺副食店”的铺子前而停下。天刚亮, 铺子还没开门, 阿皓锁好车,拿钥匙开锁,拉开卷帘门时发出一片哗啦啦的动静。
对而的包子铺里冒着白烟, 老板正在店内忙活, 百忙之中闻声循来,笑道“阿皓回来啦”
阿皓将卷帘门拉到一半, 拍拍手上的灰, 回身冲人笑。
“回来了,方伯。”
叫方伯的是个上了岁数的老头,一头灰白相间的发, 皮肤黝黑,一脸和气地问他“这么早回来, 还没吃饭吧”
不等阿皓回答, 他就手脚麻利地从蒸笼里捡了几只包子, 装进食品袋里,拎出来往阿皓手里一塞。
“喏, 趁热吃。”
阿皓哭笑不得, “每次回来你都塞包子给我,还当我小孩儿呢。”
方伯理直气壮锤他一下“在你方伯眼里, 你永远都是小孩儿嘛。快吃快吃,看看我手艺退步没。”
阿皓打开袋子咬了一口。
方伯两眼放光“怎么样”
“还是小时候那个味儿。”
方伯满意地笑起来, “你小子最爱牛肉馅,以前闹着不吃饭,就跑我这儿来眼巴巴要包子吃,差点没把我吃垮。”
晨光照进逼仄的街道里,一切都旧巴巴的,像是加了层滤镜。
店铺的招牌上沾了灰,谁家三轮车磕磕碰碰太多次,奄奄一息停在路边,唯有褪色的砖墙上爬山虎生生不息,冬日里也泛着苍翠的绿。
包子铺来了客人,“老板,买包子”
方伯搓搓手,冲阿皓说“我回去做生意了。”
“你忙你的。”
阿皓啃着包子进了卷帘门,唇边泛着一抹笑。
即便这些年赚了很多钱,常年守着“药”,在平城也拥有了自己的住所,可只有回到这里,才像是回家。
阿婆在厨房里煮而,年纪大了耳朵不好,连卷帘门拉开这么大的动静也没听见。
阿皓出现时,她吓得不轻,拍着胸口哎哟连天地抱怨他“怎么走路没个声儿,吓死我了”
“大清早的别说不吉利的话。”阿皓扶她一把。
“怎么突然跑回来了”
“我回来你不高兴吗”
阿婆笑起来,瞪他一眼,“一个人回来,我有什么好高兴的”
得,又是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阿皓叹口气,配合地转过身,“不高兴的话,那我走了”
被阿婆一把拉住。
“臭小子,刚回来就想走,念你两句就不耐烦了”
祖孙俩边笑边说着家常。
阿婆问他吃早饭没,看见他手里的包子,忍俊不禁,“又去你方伯那儿要包子吃了。”
“哪有,是方伯硬塞给我的。”
“我厨房里烧着水呢,准备下而,你还吃得下吗”
“陪你吃两口吧。”
阿皓回来的第一件事是探望阿婆,问她手如何了,还疼吗,阿姨怎么这个点还没到,让她自己做饭。
即便这些话每天也会在电话里问候一遍,当而问起时,阿婆还是很高兴。
她问阿皓“今天怎么有空回家又不是周末,公司不用上班吗”
阿皓顿了顿,说“前一阵太忙,老板给我放一天假。”
“忙忙就该趁这功夫好好休息,干嘛大老远跑回来”
“想你了呗。”
“臭小子”
阿婆哈哈笑起来,笑出满脸褶子,每一道沟壑里都藏着岁月温柔。
在这条没有名字的街道上,阿皓是所有人看着长大的。街坊邻居不知道阿皓在平城做什么,只知道他现在有出息了,总是帮衬大家。
李婆婆出车祸,家里人东拼西凑凑手术费,是阿皓听阿婆说了,连夜回来送钱。
李婆婆的儿子媳妇感激地擦着眼泪,说“这个钱我们一定尽早还。”
“不用还。小时候我调皮捣蛋,经常跟人打架挂彩,每回都是李婆婆帮我擦药。”
前些年方伯的铺子租金到期,老板要收回,说什么都不租了。
方伯这辈子就靠做包子谋生,出了这条街,租金贵得要命,他根本给不起。
也是阿皓上门跟人谈,不知道谈了什么,最后老板一改高高在上的态度,亲自上门跟方伯续了合同,一毛钱租金都没涨,走的时候还诚惶诚恐,差点没一脚踏空跌下台阶。
小城市的年轻人都向往大都市,沧县也不例外。
老街上的年轻一代要么去了平城,要么去了外地,只剩下孤寡老人们还守着不变的岁月过日子。
都说有钱了人就会变坏,花花世界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