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火箭发射和南洋合作(9 / 10)

玄渊市成立妈祖庙海福宫,同时供奉伏波将军,关圣帝君,宝生大帝。

新印尼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星华联邦面积56.6万平方公里,加里曼丹74万平方公里,三国中新印尼人口最多,但军事并非最强,加里曼丹也出现了马来人和华裔大规模冲突。

加里曼丹的情况要比星华联邦糟糕的多,合并东马后,石油、天然气、棕榈油、木材等战略资源储量大幅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稳固权力,也和马来亚一样,选择和星华联邦进行人口互换,星华内阁趁机驱逐死硬分子和叛乱分子,把监狱里的罪犯以及各种犯罪者特赦,送往加里曼丹。

相比于星华联邦的目标明确,加里曼丹变得更加摇摆,冲突甚至可能变成内战,东马利益受损后希望重新独立。

星华联邦对加里曼丹埋下了几颗钉子,他对于加里曼丹有很大野心,而且存在法理上的合理性,现在让雅加达无力干预,然后让加里曼丹崩溃,

新印尼内部分离势力苏拉威西,巴布亚和东帝汶威胁稳定,让雅加达无力对星华联邦发动圣战,大量的被压迫华裔涌入星华联邦,雅加达默许华裔逃亡星华联邦,以转移国内矛盾。

爪哇国因失去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资源,不得不转向发展轻工业,印尼共影响力越来越萎缩,苏联人加大了对这里的投入。

200万爪哇和其他伊兰极端派移民基本都回到了新印尼,马来亚有大量马来亚人进行了华族人口互换,剩下的都是汉化派,或者已经与华裔通婚。

巴塔克人,楠榜人,米南加保人,勒姜人,塞拉威人这些原始民族,被列为华族分支,最麻烦的亚奇人也被迫分散开。

通过土地分配瓦解传统部落体系,强制米南加保等原始民族学习华语。

星华联邦统计学上的的华族人口突破2500万,大量的本土民族被列为华族,进行汉化改革和现代化改革。

很多土生华人与其他族群通婚,纯血统家庭已经开始减少,星华联邦急需华族补充力量,包括从新台北吸引一些流放移民。

包含峇峇娘惹这些土生华人,规划为核心华人,重新改说华语,这些人数量很多。

星华的核心华族规模在1400万左右,实际要低的多,会讲几句客家话,闽南话,粤语,潮州话,普通话的本土和南洋土著人口被通通划为核心华族,比起外围华族,核心华族有政策上的优待,在经商,文官考试上都能更顺利。

而且划入非常简单,诱之以利后大量的土著人就算是核心华族了,不少土著还处于母系父系时代,封建时代都没有,文明开化慢。

星华联邦成立不久就颁布《6年义务教育法案》,小学普及义务教育,将语文,数学和英文列为三大主科,与主流世界靠近,进行全面扫盲运动,派出特使向新华夏求助。

新华夏在扫盲运动具备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不少秘密援助,特别是人才的援助。

内阁批准了一批青年前往星华参与援助,通过香江,北湾等地区出国,规模已经达到5-10万人规模,很多优秀青年大多受到星华内阁的重用。

这些人成为陈永胜总统的重要骨干成员,他们加入军队,文官,商业和教师系统,甚至有不少成为教会的年轻负责人。

不少人选择在这里娶妻生子,星华联邦趁机发起人民联盟的改革,但名义上是资本主义改革,大大增加了人民联盟的执政能力,统治力已经下达到镇一级水平。

星华联邦将以1万人为镇,全国设立3600所小学,10万人就成立县,可以设立一个中学,再上就是几个县合称为市,几个市合称为省,省里有资格可以设立大学。

这些镇大多是框架,只要人口增长2-3倍就能进化为完全体,全星华联邦设置了3600个镇,选拔了3600个文官团体,稳固了统治。

星华内阁建立了一些新城镇,命名比较特别,这些新城镇大多是在其他族裔的聚集区,担负着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的重任,基本上都外派有建设一支千人警察部队的权力,市长和镇长的任命全部由内阁负责,发展经济的权力也高于普通城市。

如星河市,星海市,星汉市,星元市,天海市,天珠市,星港市,文鼎市,文渊市,文海市,玄渊市,镇海市,天元市,镇岳市,定海市,庆州市,安远市,金穗市,兴安市,福安市,长宁市,永丰市,长兴市,安平市,北辰市,云泽市,玉衡市,归远市,光德市等等。

这些城市都是星华内阁统治的重点,均衡分布于15个省。

小学的设立比较简陋,在邻国和全星华联邦招募12万名新教师,完成庞大的文化同化扫盲运动。

星华联邦在大规模的开始建设,第一建设目标就是各种公路,铺设水泥路,各大省城,县镇,都已经建立小学,免费教学,还为学生提供食宿,优秀学生每年还有奖学金。

星华内阁还颁布《归化法案》给予华族双重国籍和免税置产特权,吸引更多纯血华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