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田边断案(上)(2 / 3)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4480 字 2022-04-05

面目青肿”

四十多岁的这人跪在地上,俯身叩头,惶急地说道“小人这眼是被王甲打的。,荀君明见,小人之子没有殴父”

王甲叫道“程三,还说你的儿子没有殴父你头上的包是谁打的”

叫“程三”的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惶恐之极,说道“小人头上这包、小人头上这包,。”

“怎么你不敢说了在荀君面前,你敢撒谎说假话么你告诉荀君,你头上这包是不是你儿子打的”

程三不敢争辩,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不止,口中只说“荀君,荀君,小人的儿子不算打我,不算打我”

荀贞心道“看来这年轻人便是程三之子了,却又为何告状的不是程三,而是王甲听这程三所说,王甲分明与他有仇,他两个是刚刚打过一架的啊。怪哉怪哉。”定下心神,不疾不徐、和颜悦色地问道“我且来问你,这年轻人便是你的儿子么”

程三答道“是。”

“王甲告他殴父,是否属实他打了你么”

程三嗫嗫嚅嚅,说道“打是打了一下,。”

王甲插口说道“什么叫打是打了一下你这逆子明明是举着棍棒,朝你脑袋上狠狠地砸了一下,荀君,小人虽是野人,却也知道,就连詈骂父母也是重罪,何况殴父此等不孝子,有何颜面立於天地之间请荀君快将他治罪”

程三涨红了脸皮,焦急地分辩说道“荀君,小人之子虽然打了小人一下,但却是绝非有意。”

荀贞心道“王甲状告程三之子殴父,程三没有否认,看来此事是真了。,只是,程三为何一直说其子不算打他,绝非有意是因为害怕其子受刑,所以包庇隐瞒还是因为另有蹊跷缘故”问程三之子,说道,“你打你的父亲了么”

程三之子从跪下来开始,一直没有说话,面色苍白,簌簌发抖,可能是因为被“殴父”这个罪名吓着了。听见荀贞询问,他结结巴巴地回答说道“小、小人打了。”

“是用棍棒打的”

“是。”

“你可知殴父乃为重罪,按律当要弃市”

程三之子恐惧骇怕,瘫软在地,喃喃说道“小、小人,小、小人。”程三好歹比他年长,胆色壮些,还能不住口地叫道“小人子冤枉、小人子冤枉。”

“程三,你可是因不愿你儿子受刑,所以隐瞒包庇虽然按照律法,亲亲得相首匿,但是这个得相首匿却只限於子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你身为人父,隐匿你儿子的罪行,是父母匿子,却不在允许的范围内,依律可是要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的也。”

荀贞注意到王甲听到此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程三面如土色,叩头说道“小人之子的确是打我了,但他绝不是有意的。”

“噢不是有意的此话怎讲你细细道来。”

“小人与这王甲是同里人,素来不睦,常彼此相争。今天上午,又吵了起来,说到恼处,这王甲便举拳击我。小人之子适在旁边,就上前劝拦。王甲先将小人之子推开,又抽出拍髀,前来刺我。小人之子情急,随手从墙边拾了根木杖,欲要打他,却不料失手打在了小人头上。”

“你是说王甲拿刀刺你,你儿子本想打他,却不小心打住了你”

“正是。”

程三拉着他儿子,两人连连叩首。他接着说道“小人之子一向孝顺,又怎会殴我今天他打我这一下,实非有意。我挨了一棍后,这王甲便高声大叫,说我儿子殴我,拉了我们去官寺告状。去官寺的路上,刚好见荀君正在此处审案,因不敢打搅,便相候在侧,等待至今。,荀君,小人之子真的是因为失手才打住了我,求荀君开恩,饶恕他的罪过。”

“原来如此”

旁听的功曹佐史对时尚说道“不意此案竟有此曲折。,时君,闻听你是乡父老宣公门下的高才弟子,学的是阳翟郭氏家法,必然精通法律,以你看来,此案该如何判定”

“殴父所以是重罪,是因大逆不孝,天地不容。可这程三之子之所以打了他的父亲,却并非是因为不孝,恰恰相反,反而是出於孝心,是为了救他的父亲。此案、此案,。”

“此案如何”

时尚沉吟片刻,想起来了一件事,说道“我记得前朝董仲舒所作的春秋决狱中有一案与此相似。”

春秋决狱是一本判例书,共计有二百三十二事,通篇以“春秋之义”来判案定罪,将春秋大义当作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也即“经义定罪”。和正统的法家相比,二者的区别在法家完全依照律法断案,而春秋决狱则主要是根据犯罪人的动机来判案,也就是说如果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即使触犯了律法也可以不予追究或减轻处罚。

春秋决狱是前汉的书,董仲舒的名声虽然很大,“经义定罪”的说法也早就风行两汉,但当世书籍传播不易,不是搞律法这个专业的也不一定看过这本书。那个功曹书佐就没看过,他惊讶地说道“春秋决狱里有类似的案例,时君连春秋决狱都看过么果然博学。”

时尚惭愧地答道“春秋决狱一书,我并没有看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