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米。
这时。
被梁晓静拉开半个身位。
葛曼奇趁机超越孔令薇,暂列第四。
孔令薇则因痉挛不得不减速调整,瞬间落后葛曼奇0.02个身位,从“竞争者”沦为“追赶者”。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
你没有处理好细节和战术选择。
那么落后和领先。
就是一线之隔。
短道项目。
可没有时间让你多想战术。
失误了。
就是落后。
除非你是陈娟实力在亚洲超群。
不然失误就是等于……
落后。
180米处。
陈娟已能清晰看到终点处的电子计时感应线,她的曲臂摆臂幅度略有减小,却依旧稳定,核心肌群开始为“冲线动作”蓄力。
此时她的速度虽略有下降。
却仍远超其她选手。
领先韦勇丽的优势扩大五六米。
冠军几乎已成定局。
就看最终。
成绩多少。
会不会。
也刷个个人pb。
190米。
韦勇丽的耐力已彻底透支,她的双腿开始出现轻微颤抖,每一次蹬地都显得异常艰难,却仍没有放慢脚步,目光死死盯着终点线,试图在最后阶段刷新成绩。
190米处,她的呼吸已近乎紊乱,却仍凭借本能维持着发力节奏。
展现出职业运动员的极致素养。
二沙岛的疲劳训练。
没有白费。
现在起了效果。
195米处,第二梯队的排名彻底定格。
梁晓静凭借稳定的发挥,领先葛曼奇。
葛曼奇紧随其后,与孔令薇的差距扩大。
孔令薇调整好痉挛后全力冲刺,却已无力回天,只能稳居第五。
袁奇奇和林慧君的差距缩小至0.03秒,两人在最后阶段展开“第六名之争”,脚掌落地的声音密集如鼓,难分先后。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陈娟她们先到了这里。
195米。
距离终点线5米。
陈娟的听觉里只剩自己也开始粗重的喘息和脚掌砸在跑道上的闷响,视线里那道嵌在地面的黑色电子感应线,成了此刻唯一的焦点。
因为这一场没有放。
那么冲击极限。
必然会有这样的时候。
既然是极限。
不可能不累。
只见她的曲臂摆臂幅度骤然收窄。
肘部夹角锁定在85°。
不再追求摆臂助力。
而是让双臂自然贴在身体两侧。
像收紧羽翼的飞鸟。
将所有力量都收归核心。
这是她赛前反复演练的“冲线蓄力”动作,为的就是最后一刻的精准发力。
4米。
她的核心肌群猛地绷紧,腹直肌像被瞬间拉拽的钢索,硬生生将上半身再往前顶了半寸。
3米。
陈娟的下颌线绷得死紧,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砸在跑道上溅起细小的塑胶颗粒。
还没等落地。
她的胸腔已主动向前……
挺出。
这都要成了她的标志性动作。
布朗听到,肯定要含泪点赞的。
电子计时判定成绩的核心是躯干过线,她比谁都清楚。
所以这半寸的前倾。
可能就是……
打破个人纪录的关键。
她的视线死死钉在感应线上,瞳孔因高度专注微微收缩,连稀薄空气划过皮肤的触感都变得模糊。
整个世界里只剩自己的呼吸。
心跳。
和那道等待被冲破的感应线。
2米。
她的双腿出现了一丝生理性震颤。
连续200米的高强度爆发,快肌纤维早已抵达疲劳边缘,但她的核心没有丝毫松动……
反而像铁钳般箍住躯干,维持着36°的前倾角度。此时1.4米/秒的顺风从身后推送而来,吹动她额前汗湿的碎发。
却没让她的姿态有半分偏移。
反而像一双无形的手。
推着她向终点再快一步。
“看看陈娟能否打开22.20!”
1米。
陈娟做了最后一个动作。
她猛地沉肩。
将胸腔下缘再往下压了压。
同时收住摆动的双腿。
让身体以“近乎平移”的姿态扑向终点。
这一瞬间。
感观放大。
她能清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