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7章 黄金c位!后飞人时代的c位诞生(4 / 5)

他在接近栏架时,通过调整步伐的节奏和步幅,轻松地跨越了栏架,在落地后继续保持着与谢文君的距离,等待着机会发起冲刺。

反超对手。

梅里特终于开始发力。

各项属性趋于正常。

可以发力,全力追赶。

即便是有差距,他认为自己也有机会重新追上去。

第五个栏开始。

在中等距离起跨模式下,谢文君通过小腿爆发力实现步频与步幅的动态平衡。

电子数据显示,其栏间跑第一步步频可达4.6步/秒,显著高于同组选手平均4.4步/秒,这得益于小腿三头肌快速收缩产生的高频蹬地节奏。

同时,他通过缩短0.1米起跨距离,将栏间第一步步幅控制在1.65米。

比长距离起跨选手缩短0.1-0.15米。

这种小步高频策略能在0.3秒内完成从加速到起跨的过渡,减少速度损失。

“不错啊,谢文君现在一直保持着第二,虽然没有追上去,但也没有被其余人追上自己!”

“作为这一次出征短跨项目年纪最小的小将,却在半决赛里面发挥的最好!”

“身负刘祥小师弟的名号。”

“展现很出色!”

但外界的感觉,现在暂时传不到谢文君身上。

他只是专注的过栏。

他只是想稳住前三。

顺利进入决赛。

保证即便是进入了后刘祥时代。

也还有咱们中国运动员能站在短跨的决赛舞台上。

不会断了这个传统。

第六个栏。

再次调整。

起跨角度与重心轨迹的协同!

谢文君小腿爆发力直接影响起跨角度与身体重心轨迹。

只见他起跨时,小腿三头肌以380n的峰值力量蹬地。

使起跨角度稳定在67.31°。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该角度相比自己曾经的的72°,可使身体重心抛物线高度降低0.05米。

水平速度保持率提升3%。

其技术要点在于:蹬地瞬间小腿快速伸展,同时踝关节背屈至15°。

因为要将力量沿身体纵轴传导,避免侧向分力造成的速度损耗。

这个时候虽然托马斯.拉加德速度也很快。

但并没有让谢文君感觉到难受。

事实上别说后面的托马斯.拉加德。

就连前面的理查德森。

好像也并没做得特别夸张。

并没有给谢文君现在特别大的压迫力。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因为理查德森半决赛也没有竭尽全力,只是随便跑跑。

但就算是人家随便跑跑。

那不也还排在第一位吗?

这说明一般人即便是面对人家的随便跑跑也会压力山大。

难以抵御。

第七个栏。

到了后面。

谢文君知道。

自己要继续提高过栏瞬间的能量转化了。

这也是今年冬训,孙海瓶问了拉尔夫.曼后,亲手制定的方向。

精彩的来了。

只见谢文君启动摆动腿快速前摆机制!

过栏时,谢文君摆动腿的快速前摆依赖小腿爆发力的协同作用。

当起跨腿蹬离地面后,小腿三头肌立即转为离心收缩,控制摆动腿以3.2rad/s的角速度前摆。

这一过程中,小腿肌肉的弹性储能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预先拉长储存能量,在摆动腿前摆时释放。

使摆动腿末端线速度达到8.5/s,比自己之前平均快0.3/s左右。

这是。

有效缩短过栏时间。

第八个栏。

这个时候理查德森虽然还在前面。

还在领跑。

可。

他的背影已经越来越清晰可见。

这就说明。

自己正在接近他。

而不是在被他甩开。

越来越接近。

才会越来越清晰呀。

躯干前倾与小腿发力的耦合!

之前其标志性的68°躯干前倾角度。

需要小腿爆发力提供稳定支撑。

当躯干前倾至该角度时,小腿蹬地力量需额外增加12%以维持身体平衡。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让自己的躯干前倾达到该去的角度。

孙海瓶在冬训的时候特意根据拉尔夫.曼的建议——

通过强化小腿深层肌肉。

如胫骨后肌训练,提升谢文君小腿支撑稳定性。

确保过栏时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最佳轨迹上。

减少因重心偏移导致的能量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