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角175°,将水平推进力提升至210n。
确保自己顺利过去。
姜兰依旧是在第5位。
她前面保持的比较多,导致掉到了这个位置上。
但她并不着急。
她知道前面这两姐们自己不可能安排。
那么就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上不了课了就不给她上。
只给能上课的人上就好。
她不相信。
都是这么年轻的年轻人。
会一点错误的都不犯。
这就是典型的传统稳妥跑法。
就是等你犯错误,我再抓住你的错误去反杀。
当然你也可以说。
我要是一场比赛,不犯什么错误呢?
那就是被杀呗。
比如她们在国际赛场上就根本抓不到对方的错。
起码是以她们的能力。
没法抓得住。
那就只能是一边倒。
没有何悬念。
果然。
到了这个位置上还是出现了变化。
袁奇奇。
在过弧顶的时候。
出现了失误。
一个弯道中出现“摆臂交叉“错误。
左右臂摆动平面夹角达30°。
导致躯干扭转力矩增加18%。
速度从9.0/s骤降至8.7/s,被孔令薇超越。
然后……
就是姜兰。
抓住机会。
一把反杀了过去。
这就是她等待的契机。
现在她已经跳到了第4位。
袁奇奇反而因为出现了失误,有些慌忙,光是调整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场比赛她恐怕很难跑到前面去了。
短跑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机会给你调整。
她不像足球和篮球运动。
还有时间能够完成自我调整,还有暂停。
这里完全没有。
就看你自我的技术够不够完善。
看你有没有勇气选择冒险。
看你的身体顶不顶得住你的冒险。
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想要后悔,那也得下一场再说。
下弯道。
当选手进入弯道最后15米,肌肉磷酸原储备消耗达70%,技术稳定性出现分化。
陈娟,毫无疑问,牙买加跑法一路贯通到底。
虽然说不是前面就把所有的力量都拼掉,但毫无疑问也是前面发力为主。
不会有太多的保留。
韦勇丽因为还承担不住牙买加跑法带来的身体消耗,这里她的做法是——
开始能量分配切换,将后蹬力从225n降至210n,步频微降,保留15%有氧能力应对直道。
因腘绳肌疲劳,后摆速度下降10%,步幅缩小,这样一来,与陈娟的差距就继续拉大。
袁奇奇出现频率-力量脱节,后蹬力跌破180n,速度停滞。
前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直接让她这个过弯处理的非常的不简。
弧顶越过去有明显的不适。
孔令薇则抓住她的疲劳窗口,通过“延迟爆发“,后蹬力提升8%,进一步拉开和袁奇奇的差距。
不再是一个身位之内了。
砰砰砰砰砰。
“准备弯道进直道!”
杨剑的声音,也是适时传了过来。
弯道末端对抗,向心力消失的瞬间博弈。
过弯道切点时,离心力骤减为零,选手需瞬间切换至直道技术。
陈娟采用“全力爆破“技术:从70米开始,基本上不减少内倾角,也不管突然转正导致的重心滞后问题。
就是全力冲刺。
典型的牙买加式过弯。
不是那种完全不留余力的极限冲刺,但是绝对也算得上是全力过弯。
韦勇丽选择——渐进式转正。
从70米开始,每2步减少3°内倾角,80米时已完全直立,避免因突然转正导致的重心滞后。
袁奇奇有些着急,先要把落后补上来,选择了最不该选择的“激进转正”模式。
也就是:75米时内倾角直接从20°减至5°。
利用惯性获得额外0.2/s的切向加速度。
但很遗憾。
不管是她的经验还是她的技术,还是她的身体,都很难支持这么做。
强行这么做,只会导致支撑腿着地瞬间出现“外翻膝“,膝关节外展5°,被动缓冲损失增加10%。
反而速度更慢了一些。
孔令薇也因为弯道中过度消耗核心力量,转正时躯干出现明显后仰,步幅骤降至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