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没料到的是,赵姨娘竟然还是不死心,又跑到她跟前说了一通。赵姨娘这次换了个说辞,先是极力夸赞那武将家:“那武将家,世代勋贵,家底丰厚,又说那孩子年少英俊,将来大有出息!”
她眼中闪烁着对富贵的渴望,仿佛已经看到探春嫁入豪门、自己跟着沾光的景象。
探春听了,心中冷笑。她立马反驳道:“老爷都使人打听过了,那人根本就是个纨绔子弟,只知吃喝玩乐,不学无术!”
赵姨娘却不以为意,继续道:“就算是纨绔,人家也是能承袭爵位的!将来你嫁过去,那就有了诰命!”
探春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她冷笑一声:“爵位?到他的时候只怕再降三等,到时候有没有爵位都难说!姨娘只看到眼前的富贵,却不想想长远!”
赵姨娘见探春油盐不进,竟是哭诉起来:“你这死丫头,怎么就这么不识好歹!往常迎春一个木头一样的,你看人家嫁得多好,如今在李家也是说一不二的!你哪一样都比迎春强,合该嫁得更好,享更大的福气!”
探春被她这番话气得胸口起伏。
她反问道:“姨娘可知道,如今这儿是一等将军府,二姐姐是一等将军的女儿,我什么都不是!我不过是府里一个庶出的姑娘,能得老爷太太们费心替我打算,已是万幸!姨娘若再这般胡闹,只会坏了我的名声!”
王熙凤得知赵姨娘又跑去找三姑娘,眼皮直跳,还没进去呢,就听见赵姨娘越说越不像话,进门看着探春的脸色十分难看,知道再闹下去定会出事。
她赶紧过来,使了个眼色,让身边的婆子们把赵姨娘拉走了。赵姨娘还在那里哭骂不休,却被婆子们强行带了下去。
探春看着赵姨娘被拉走的背影,心中烦闷不已。
她知道,赵姨娘三番五次地来闹,绝不是个事儿。
探春思索一阵后,直接去贾母处。
她将赵姨娘三番五次的胡闹,以及自己对婚事的真实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贾母。
探春说得情真意切,将赵姨娘如何搅扰她的清净、如何破坏她的名声,甚至如何妄议朝中之事,都详细禀明。
贾母听完,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她本就对赵姨娘的跳脱不省心深感不满,如今竟敢在探春的婚事上如此胡闹,甚至牵扯到外人,这无疑触及了贾母的底线。
“好个孽障!”贾母气得拐杖在地上笃笃作响,“她越发无法无天了!竟敢如此作贱我的孙女,搅和府里的体面!”
贾母当即唤来王熙凤。王熙凤一听贾母的语气,就知道事情不小。
贾母直接吩咐道:“凤丫头,去把赵姨娘那个不省心的,给我禁足几个月!不许她再踏出院子一步,不许她再给探丫头添堵!等着探丫头的婚事彻底定下来,再放她出来!”
王熙凤闻言,心中暗喜。
她早就看赵姨娘不顺眼,可毕竟赵姨娘是贾政的姨娘,自己一个晚辈,实在不好直接插手处理。
如今得了贾母这话,她便有了尚方宝剑,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办这件事了。
“老太太放心,媳妇这就去办!”王熙凤领了旨,立刻转身出了屋子。
为了避免贾政那边再生事端,王熙凤又让贾琏去跟贾政透个气。
贾政听闻赵姨娘竟然在探春婚事上如此胡闹,也感到脸上无光,最终也默许了贾母的决定。
有了贾母的强硬手腕,赵姨娘被彻底禁足,探春的婚事也终于得以顺利推进。
经过一番斟酌与考量,探春最终还是订给了贾政挑好的那个读书人。
贾政虽然平日里有些迂腐,但在女儿的婚事上倒也不是个傻的。
他深知探春的性子,也明白如今贾府的处境,所以对于探春的婚事格外慎重。在最终决定之前,他特意请了林如海上门,帮忙看看那孩子。
林如海虽然素来不愿意过多干涉贾府的事务,但听黛玉夸过几次这个三姑娘探春,知道她是个有才干、有见识的。因此,对于贾政的请求,他还是算得上用心。
因此林如海陪着贾政见那位名唤郭儒林的年轻人的时候,细致地观察了他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又派人暗中打听了其家风人品。
得知对方性情稳重,学识扎实,为人也颇为正直,是个值得托付终身之人。
林如海将自己的看法如实告知了贾政,并表示此人虽非大富大贵,但品行端正,前途可期,若探春嫁过去,定能过上安稳体面的日子。有了林如海的肯定,贾政心中大定。
在确认了双方都满意之后,贾府就和郭家正式交换了庚帖。
探春的婚事尘埃落定后,王熙凤私底下与贾琏说起此事,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如今咱们府上啊,真真是大不如前了。瞧瞧三妹妹的这门亲事,虽然说那孩子看着还算是个好的,可若放在咱们府上鼎盛时期,只怕三妹妹的婚事,还能订得更好些呢!”王熙凤坐在炕上,一边捏着眉心,一边叹道。
贾琏听了,也长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