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辛弃疾】耍把戏(2 / 3)

“词句?”

“复国?”

“采石矶?”

赵匡胤是越听越觉得特么的不对劲啊。

“朕怎么都听着感觉这么熟悉啊。”

“不会这辛弃疾是我大宋朝的吧?”

主要前朝没有叫辛弃疾的。

本来就多半是宋明清三朝的。

这又是采石矶,又是复国的,多半不是明就是宋。

再加上之前天幕讲过。

“天幕不是说大宋也有一位类似霍去病的将军?”

赵匡胤就此前天幕给出的一个问题重新说了出来。

“不会就是他吧?……”

“辛弃疾……”

再加上这实在是像的不能再像的名字。

他赵匡胤实在是不能不多想啊。

“辛弃疾、辛弃疾……”

听着这动听的旋律,赵匡胤一时间有些激动。

主要是大宋又多了一位忠臣良将,但同时也有些担忧。

就他大宋的那群皇帝的尿性,能用好这个武将吗?

“你可千万不要是徽钦高那三个卧龙凤雏时候的啊!”

已经对着三人组失去了信心的赵匡胤不禁祈祷,拜托上天给辛弃疾一个英明点的君主。

主要是……他实在太希望自家大宋能支棱起来一下了。

哪怕就一下。

一下就好。

答应我,别一泻千里好吗?

【青兕奔袭诛敌不过小技,筹幄谋定南下方能破局;马踏尘入京得万岁期许,垂成却见玉帐乱蹄血衣】

【五十旌旗破阵缚将而去,裹甲衔枚万军不过粉齑;罔节贼首异祭君浩然气】

【符离纵失利官家鸣的角鼓依旧锐意,十论九议群臣览遍同心齐呼攻守形易】

【蓄锐养精两淮治民整兵飞虎长江栖,西北的浮云且看我倚天万里寒芒剑影】

【恤难民推演仇虏六十年内必定崩析,作策论须五军齐进虚实正奇寸攮吞鲸】

【落日楼头携吴钩奉帝诏命光复北地,又好似为诉何为君父戎马御驾亲征去】

【马作的卢气吞万里如虎】

【投鞭飞渡突骑朝射金姑】

【嘲鸣髇血污踏贺兰山戮】

【裂石惊弦看试手将天补】

【先登封候终回家乡故土】

【陷阵列将犂庭扫穴功铸】

【收拾河山故尝酬武穆夙】

【汴州笙复临安箫动歌舞】

大唐。

“又是一位难得的良将啊……”

“不知晓是哪个朝代的?是不是我大唐的?”

听着这激昂的曲调,李世民不禁满怀期待。

一旁的魏征想到了此前天幕的一句评论,不禁浇了盆冷水。

“之前天幕提及说过宋朝有一位像霍去病的良将,臣听着辛弃疾的名字与其极为相似。”

“臣猜测多半是那宋朝的。”

闻言,也想起来了的李世民不禁觉得大概率是如此了。

不禁十分惋惜的摇了摇头。

“可惜……”

感到有些可惜的李世民,注意到李靖又在记录些什么,不禁好奇的过去看看。

“五军齐进,虚实正奇,寸攮吞鲸?”

正是歌词中的语句。

“臣,只是记录下,或许日后能够用到。”

“毕竟,这辛弃疾应该也是一位良将,他的理论臣能够有机会学习一二,自然要抓紧机会。”

不论如何,辛弃疾也是后面朝代的人物,比他这位先人要多了几百年军事历史的经验,或许能够从中学到些什么也说不定。

自从天幕出现,知晓后世的战争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的李靖,对于战争这种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又一次充满了更多的学习热情。

战争这一门学问,也是学无止境啊。

【惊雷霹雳 苍穹龟裂难平】

【床前梦醒 难辨何为真景】

【雨打孤松影 万籁声俱寂】

【热血难凉 凭遗憾出诗意】

【此去泉台 重整十万旌旗】

【铁马冰河 王师北进蹄疾】

【攥拳击塌壁 哑嗓唤杀敌】

【西风鸿雁接英 魂归故里】

大唐。

李世民听着直皱眉头。

“朕怎么听着又是遗憾的离世呢?”

“听起来……像那个宗泽……”

宗泽死前三呼过河,辛弃疾临终前嘶喊着杀敌,这种辛酸的故事,让李世民一时间也感到头皮发麻。

主要是,对于辛弃疾此人完全不了解的李世民,也只是从歌词中听出他祖父的期待、少年的意气、出类拔萃的能力,气贯山河的豪迈,以及……

金戈铁马、先登封侯、犁庭扫穴、收拾山河。

“这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