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另一边,
伦敦金融城,长江集团欧洲总部大楼的顶层办公室里,李老板端坐在那张临窗的宽大办公桌后。
落地窗外,是伦敦的天际线,远处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在夕阳余晖下闪烁着古朴的光。
他的目光从摊开在桌上的《金融时报》上移开,看向窗外川流不息的街道。
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
港岛赢了?
为什么就赢了呢?
如果输了该多好啊。
输了才能显示我的选择的英明啊。
赢了岂不是显得我无能?
1989年,他亲自前往伦敦唐宁街10号,与撒切尔夫人闭门会谈45分钟,那时他期待着着如何快速拿到英国公民资格。(ps:根据2017年解密的英国国家档案馆资料,确实有这件事。英国三民从贵到贱:英国公民、英国属土公民、英国海外公民。)
从那之后,他便逐步将投资重心向外转移,英国成了他布局的重点。
1994年开始,被关祖打得满头包的他就开始大规模进军英国市场,他本以为能在这片土地上复刻在港岛的商业传奇,想打造一个庞大的“英伦资产帝国”。
现在回想一下这些年在英国的投资,李老板的眉头皱得更紧。
他让二儿子仿照关祖搞的物业公司,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一个个都贪得无厌,导致公司亏损更是严重,不得不叫停。此外,他还有更多麻烦:
英国繁杂的监管政策和工会问题,让后续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基础设施老化,需要巨额投入改造的难题,回报率远不如预期。
还要受到员工不断的罢工、运营效率低下,资产价值增长缓慢。
他本以为英国作为欧洲的重要经济体,政治经济局势会相对稳定,没想到却是一片混乱局面。
而此时港岛打赢了金融保卫战,这让李老板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当初从港岛转移资产,是觉得港岛局势不明朗,可现在看来,自己似乎判断错了。
港岛赢了。
“关祖……”
“好像李基、郑彤两大家族,都赚了一大笔……”
“我落后了……”
挫败的李老板,坐在英国的办公室里,看着关于港岛胜利的报道,那种错失机遇的后悔,越来越强烈。
当时自己为什么不认个错?
为什么要来英国?
日尼玛英国!
……
……
另一边,
移民老周。
伦敦的秋天,气温10-15度。
风卷着金黄的梧桐叶落在公园的石板路上。
老周缩在长椅上,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夹克衫根本挡不住风。
他把胳膊抱在胸前,盯着脚边一堆被踩烂的落叶发呆——距离他和妻子小菲离婚,已经过去六个月了。
离婚后,小菲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曼城,前阵子听港岛的‘同乡’说,她凭着之前在饼干厂当招聘工的经验,在一家华人中介公司找了份正式工作,还拿到了长期签证,大女儿在学校的成绩依旧不错……
不过大女儿已经不认他了。
而他自己,还是没签证、没工作的状态,每天靠捡塑料瓶换几英镑买面包,晚上要么缩在这张长椅上,要么挤在混乱街道的角落里,身上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
一年半前在港岛的时候,他还对着移民中介说“港岛没未来,英国才是天堂”,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简直愚蠢得可笑。
那时候夫妻两人月薪加起来满打满算不到四万,他还总觉得自己“收入不错”,满心盼着靠“居英权计划”移民,结果不仅没资格,还丢了五星集团给的股份和分红。
现在呢?
落得现在这步田地。
“喂!阿强!听得见吗?我跟你说,我在英国过得好得很!”
突然,不远处另一张长椅上传来了声音。
老周抬眼望去,只见一个穿着同样破旧的华人流浪汉正举着个破手机,嗓门大得整个公园都能听见。
“这边工资高得很!我随便找个零工,一天都能赚个百八十英镑,福利也好,看病都不用钱!你在港岛怎么样啊?还在当保安啊?”
老周无语了!
百八十英镑?
你踏马天天乞丐一样我还不知道?
吹吧你!
电话那头的声音却透过手机传了过来,带着明显的笑意:
“是啊,还当保安,不过这日子越来越好了。8月份的时候买了股票,股市涨了,我光炒股就赚了三四万港币!”
“对了,上个月五星集团又成立了一家‘港岛投资集团’,100%股份全给了我们这些街坊,1块钱就能买价值3000港币的股份。”
“以后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