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让佛法与儒道辩证,让百姓对大秦治(3 / 3)

皇城书院。

今日这场论战,更显隆重盛大。

依旧是广济堂,但殿内气息较前一日截然不同。

那是一种经过知识沉淀与思想冲击后的激荡。

一顶暖轿悄然而至,香风浮动。

一身素雅宫装的琪贵妃在宫娥簇拥下踏入殿中,于侧后方特设的雅阁中就座。

这位置巧妙,既能俯视全场,又不过分显眼。

她的到来引起了一阵小范围的骚动,细碎的议论声弥漫开来。

有人低语:“听说娘娘近来遍阅佛经……唉,身居贵妃之位,荣华已极,偏偏……膝下无依,圣眷难料,所求者,除了此生的安稳富贵,大约也只能寄托于那玄妙难知的来生福报了……”

这些话虽轻,却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许多勋贵、尤其是家中有适龄女儿者,望向琪贵妃的眼中便带上了几分隐晦的同情。

更多身着华服、气度不凡的皇城勋贵出现在观礼席上。

他们未必个个精通经文,但王朝顶层关于佛儒根本之辩的讨论,关乎未来国策走向,亦可能影响自身家族地位,无人敢置身事外。

尤其是琪贵妃的出现,更让他们嗅到了宫廷内部态度的微妙变化。

他们凝神倾听,试图从这唇枪舌剑中捕捉风向。

一个更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原本儒佛两方对垒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多名身着道袍、云履麻靴的仙道修行者出现在了靠近净坛上人等大乘僧侣的席位上!

显然,昨日开放典籍、广纳言论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沉寂的道门。

毕竟,无论佛门、仙道乃至魔道,相对于儒家的“立身济世”,他们在追求“超脱凡俗”、探索“长生逍遥”的路径上更具相似性。

如今大秦将“超脱”的佛门摆在台前剖析,同为寻求超脱的仙道岂能甘于旁观?

他们也想听听,这煌煌大秦究竟如何看待他们这些“出世”之道!

青墨色衣袍在庄严肃穆的广济堂主位落定,张远迎着各方或探究、或期待、或警惕的目光,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殿中尚存的低语嗡鸣。

“昨日启论,放言于市井,开禁库典籍,诸卿当有所感。”张远目光扫过四周,“本侯此举,非仅为论佛儒之高下,其意有三。”

“其一,使治下万民明晰我大秦立国之基在儒,仁政济世,教化天下。佛法虽玄妙,然世间至善秩序,非儒道安民之策不能立。”

“其二,”他的声音微微上扬,带着一种深沉的自信,“便是我大秦海纳百川之道!儒可立基,佛可安魂,道可通玄,魔亦可成器!”

“凡于黎民有益、于国运有补者,皆可为我所用,融于一体。”

“今日示之于众,便是要各方修行者看到,在我大秦治下,非唯儒道可畅行,诸法并存,百家争鸣,方显天地之博大,大秦之气象!”

此言一出,殿中微微一窒,随即响起窃窃私语。

成国公陆钧目光闪动,似乎把握到了什么宏大图景的边缘,那因昨日布置而产生的疑惑变成了若有所思的点头。

长宁侯苏靖一如既往的面色沉静,只是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勾勒了半分,仿佛印证了心中某种猜想。

“其三,”张远的声音回归平缓,却更显深邃,“禁库大开,典籍尽览,市井之言尽闻,便是要让今日之辩,不再囿于空中楼阁,更非门户私见之争。”

“望诸卿能潜心研读,去芜存菁,洞悉本源,有所得,亦有所破!今日再论,望有真知灼见。”

短暂的停顿后,张远并未再深入,只是宣布继续论经。

但昨日那石破天惊的举措与今日点出的深意,已在所有人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对接下来论辩的期待达到了顶峰。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