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如果你说的都确定了,把人约出来直接谈最好,如果不能确定,那就静观其变,看看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商量了一阵,张承光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
“张哥,说句不好听的你别介意,我来之前以为你会第一时间置身事外的。”
张承光从始至终就站在杨瑞的立场上去建议,这多少会让杨瑞有些意外,在这种情况不明的大前提下,张承光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赶紧跟杨瑞撇清关系。
毕竟杨瑞也说了,他招惹的那人,有省纪委的关系存在。
如果说杨瑞只是个商人,他们想动杨瑞还需要耍点其他的手段,但想要动他张承光就太简单了。
纪委的职责是什么?
约他张承光去喝个茶都不需要什么理由。
但只要他被纪委约谈了,哪怕什么都不说,从纪委大门出来之后的他别人又该怎么看他?
近代有个俗谚,叫:顺着衙门往里看,各个都是贪污犯,先枪毙后审判,没有一起是冤案。
言过其实么?或许。
但张承光自己代入一下呢?
他从杨瑞那得到了多少本不应该他获得的经济利益?单那辆奥迪a4就得小20万吧?而他透露给杨瑞的信息又该怎么算?
尽管杨瑞并没有通过那些信息而获取利益,那也是因为行业限制。杨瑞是个做互联网+行业的嘛。
但纪委要查他,之前跟杨瑞的那些过往就是铁证。
“置身事外啊……咱俩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好么?”张承光也是无奈了,但事实如此,由不得他置身事外。
而实际上,他比杨瑞更加“侥幸”,张承光对体制内的一些信息了解的更加透彻。
的确,捏死一个杨瑞这样的商人,对于站在高位上的人来说简直太简单了。
但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跟杨瑞一伙儿人有直接冲突的那个姓陆的年轻人,应该只是他亲戚,而不是子女。
这种关系就有些微妙了。
如果是子女,那惹了小的带出老的很正常,那也是天大的麻烦。
可如果仅仅是亲戚的话,那就不一定了。
不是自己子女的事情,在全国都在高唱反腐倡廉的节骨眼上,他就那么闲的去分出精力捏死一个商人?
亲戚间的亲疏关系怎么样?外人谁又上哪儿知道去?
这个社会,拉大旗作虎皮的人多了去了,谁又能保证那个青年只是虚张声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