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商讨(4 / 5)

我当的哥那些年 吾爱杨 11140 字 1个月前

们就可以说,那些东西不是他们店里的。人家规避了所有的风险,而只捞好处。”杨瑞想了想接着说道:“要是他们在狠点,跟我们要寄存费也不是不可能,董哥,这点你需要注意点,需要给他们签订好相关的协议,前期为了保证货品的质量和安全,适当地给他们点费用也不是不可以。”

老郑一拍大腿,提高了调门:“那还等什么?出资比例就按当时咱们说好的来,正好我手头上有点闲钱。”

老郑最近是真的想要安稳了,自打上次自己在身边挖出了几个钉子之后,他也深知如果继续在以前的圈子里厮混下去,结局必然是崩溃。

他现在的年纪其实并不大,也不是没有野心,可是,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骨子里的冒险因子被无限地压制住了。

如今的他可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放着自己的女人不论,手下还有一帮跟着他吃饭的兄弟。

偏门该捞还是捞,但是规模和程度就要控制在一定的水准之内,即可以帮到魏凯,让他们俩相互之间都有利用的价值,又不能膨胀到让警方忌惮。

那么,适当地洗白就成了他现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说起来,他也是个运气不错的,身边有杨瑞这样的朋友。刚好可以提供给他“洗白”的行业。

尽管,他只是出钱而已。

“嗯,钱的事情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再增加股东。”杨瑞道。

听他这么说,董贵眼睛一亮,问道:“能拉风投?”

在他看来,如果增加股东的话,那必然就是风投咯。

董贵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经验,如果杨瑞不提,他还想不到这一点。现在想起来了,董贵自然也就上了心。

他知道风投不是慈善,人家会给你大笔的资金供你运作公司,但同样也会收取估值比例的股权。

等到公司壮大起来,他们可能会追加投资,或者变现离场,若是公司发展达不到他们的预期,人家也会直接止损撤资。说起来,人家是怎么都不亏的。

且这种是模式,也会让一般的创业者视为“吸血鬼”。可不要忘了,只有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本来,这就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董贵有些意外,杨瑞还能拉来风投。

只是看着董贵有些惊喜的表情,杨瑞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风投……这个我暂时还没有考虑。我问过我们技术部的工程师,一个平台初步体量的话,前几个月的维护成本只需要二十来万,后期我们也会不断的更新和扩容,那样所需要的资金就要用百万甚至千万来计算。”

董贵闻言,微微一怔,说道:“这样来说,有风投不是更好么?”

“我还没说完,是这样的,不管是前期的投入还是期中的推广,在资金上咱们暂时还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当然,如果后期我们有了资金上的瓶颈,再找风投也不是不行。这次我说的增加一个股东,并不是风投,而是我一个做房地产生意的大哥。”

听说“房地产”这个词的时候,老郑就觉得有些好笑。

不管董贵这个人再怎么实在,杨瑞对他的感觉和老郑以及吴建斌显然是不同的。

在老郑看来,吴建斌就是个“包工头”,嗯……比较大的那种。

尽管他所从事的行业也是跟房地产有关,但现在约定俗成和大众意识里的“房地产”,那基本上指的是开发商。

杨瑞说吴建斌是做“房地产”的,免不得会被老郑暗笑一阵。

不过话又说会来了,杨瑞这样一说,董贵是真的认为那帮人是绝对有钱的。

如果单纯拿出一个投资案例来说,吴建斌这种做“房地产”的老板,能拿出来的钱几乎也能跟风投相比了。

“他现在也是手头有钱,与其出去胡乱投资,不如给我们补充一下弹药。”

杨瑞笑着说道。

听到这里,董贵也算是明白了。

尽管不是风投,那新来的股东实力肯定也是不俗的呀。

只是脸色就没有一开始那么好看了。

风投一般不会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但是一般股东的话,若是出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少不得会想要点管理权什么的。

如此一来,混乱之源也就有了。

其实作为一项合伙去做的生意,股东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股东越多,最后分润的利益就会变小,这还只是其一,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很多人都想“说了算”,一家公司里的声音太多,并不是好事。

或许是看出了老董的为难,杨瑞则道:“那个人你应该认识吧,就是我那个大哥,吴建斌呀。”

之前董贵来的时候,他们还一起吃过饭。

听说是他,董贵面色稍霁,释然道:“原来是吴总啊。”

“那是自然,我怎么会随便拉人过来入股。”杨瑞笑笑,说道。

他当然不会说,是老吴之前亲自找过他,说起了想要入股共享珠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