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林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绽开,杨瑞接着道:“别嫌少,公司初创,拿不出更多,第一年,咱们也就先意思意思吧,等以后公司起来,是忘不了大伙儿的。这个事儿,你传达下去。”
“得嘞!杨总,我就爱传这样的话。”
“哟,你怎么那么厉害。”
“杨总,你知道不,本来我们还以为今年过年不发东西了呢。”张晓林随口说着,言语间总给人一种“失而复得”的兴奋感。。
但落在杨瑞的耳朵里,多少就让他有些尴尬了。
事情实在太多,他又是第一次自己弄公司,没有经验之下让他给把这个问题忽略掉了。
作为一家私人的公司,跟员工之间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利益关系,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有利则合无利则散,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不稳定的。
所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就越来越受到老板们的认可,想借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但瑞和这种新公司来说,企业精神和文化太遥远,想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福利什么的才是王道。
实际上谁家也不缺那点东西,但有和没有绝对是两个概念。
在员工们简单的心思里,至少会知道,公司记得他们。
一家公司的人员配备,少了不行。
人少了,势必会加大员工的工作强度,其结果就是让员工日渐疲惫,长此以往是很容易损耗士气的。
但是人太多也不行,人员臃肿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样会提高公司的用人成本。
瑞和科技可不是那种准备捞一票就闪人的,它是给员工投五险一金的。
这保证了员工的归属感多少会强一些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毕竟几十号人的保险和公积金每个月也是一笔固定的支出。
“先招售后,这个点儿大学应该放假了,多招点假期工。”
想了想,杨瑞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对于中学生,包括高中,他们的学习任务极重,假期对他们来说是很宝贵的,但上了大学之后,除了个别学霸,绝大多数人都秉承着六十分万岁的理念。
假期也就真的是纯碎的假期。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在纯碎的假期里纯粹地玩耍,找个地儿打份工也是不错的。
既算“社会实践”,又有酬劳拿,等开学之后,通过努力也多得了零花钱,何乐而不为?杨瑞大学的时候就那么干过。作为过来人,他很清楚假期里学生们有多闲。
售后本来的任务就是维护设备,但是设备都是新的,除非人为损坏,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售后的基本工作就只剩下帮着添加一下娃娃机里的玩偶了。
这种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真的谁都能干。
“至于销售,你先跟两个销售主管通个气,让他们给下面的人打打气,等过了十五我们再招人。”
杨瑞想了想,又回了一条。
现在很多的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年终的时候要么双薪,要么年货,总之福利多少都会有。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在原单位干的再怎么不开心,想要年前就离职的人太少。
即便有,杨瑞也不想用,那样的人要么自己是真的有毛病,要么就是“受伤太深”,不管哪一种,杨瑞都不觉得他们是合适的人选。
但是年后就不一样了。
新年求变的人多了去了,每年里,除了毕业季,就是年后的一两个月是招聘和求职的旺季。
“好的!”
收到回复,杨瑞倚靠在座椅上闭了闭眼。
在体力上,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只是坐着而已。
可是在脑力上,他觉得比写作卡文的时候还要疲惫。
很多的事情、信息汇总到他的眼前,需要他出主意,定章程。这些事情他不做还不行,还都得他亲自拍板。
哪怕他已经算是放权了,一些公司里的琐碎事务他都不再过问,但依然忙碌不堪。
不过……累归累,杨瑞忽然觉得,在这种疲惫的“模式”下,他完全没有心思去考虑一些原本让他纠结的个人问题了。
这么想来,似乎……还特么是件好事?
嘴角泛起一丝苦笑的杨瑞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僵的身子骨。
这个时候,他切实地感觉到,人这一辈子,总逃不开烦恼。
任何人都逃不脱。
在他不名一文的时候,他要想着怎么把文章写的更好,如何赚钱,否则,也不会硬着头皮去开滴滴。
可是,在他的经济渐渐好转,甚至跟现在这样有了两家公司之后,他觉得他自己的烦恼一点儿都没少。
反而……更多了。
公司的事,感情的事。
这些事,原本是杨瑞想都不敢想的。
嗯……也不能说不敢想,在他当年的想法里,老板就是整天屁事不干,或者说有事秘书干,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