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分析(3 / 5)

我当的哥那些年 吾爱杨 11948 字 1个月前

得了,可不敢这么说,照你的意思,我就给荆超个面子?咱们把职场安排在崂山区?”杨瑞可不敢跟女朋友探讨胖不胖的问题,那是送命题,索性转移了话题。

苏晓点头道:“深圳路那边交通也便利,你招聘起来对以后员工来说也是件好事。而且,那边什么海尔路啊,仙霞岭路,同安路啊,会展中心一带啊,妥妥繁华商圈呀,把职场放在那绝对没问题的。”

“这样算不算欠他个人情?”杨瑞问。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这叫顺水推舟,又不是你求他。”苏晓不以为意道。

不管是杨瑞还是苏晓,都知道人情债最是难还,其他人的还好说,只是杨瑞并不像欠荆超什么的。

严格来说,他俩还不是太熟,而因为以前的一些事情,他对荆超还是充满了戒心。

不过,被苏晓这么一说,杨瑞也就释然了,反而有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诡异心态。尽管他很需要职场,可我也没求你不是吗?

“那倒也是……对了,今天荆超跟我交了个底,他爸想要请我吃饭。”

说着说着,杨瑞就想起了今天荆超说的荆伟民想要请自己吃饭的事情。

“你答应了没。”

“吃顿饭而已,我也想知道他到底想干嘛,怎么?不该去吗?”

他很重视苏晓的意见,杨瑞觉得只要苏晓说出个不字,他绝对会重新拒绝荆超一次。

“不是,你该去。嘿嘿。”

“你这笑的怎么这么诡异?”

“没啥,我就是觉得,荆伟民是个大脑子的。”

“大脑子?怎么说?”

“嗨,亲爱的,以后如果你想走的更远,就得多跟那样的人学学。”

苏晓这话,听的杨瑞一头雾水,他实在想不出这都是哪儿跟哪儿?

“他是不是最近越来越热情了?”

“对啊。”

“那估计荆超回家不仅告诉了荆伟民你跟蔡可的关系,甚至跟他说魏凯已经升职了的消息。”

“呃……啥意思?”

“意思就是,你越来越让荆伟民看不透了,因为你跟荆超之前的事,他有些担心,担心等你实力足够了以后给他来个秋后算账,所以才刻意交好好你。你看看人家,这么小心谨慎,把一切危险的可能都扼杀在摇篮里,这一点,你真得好好学学。”

“呃……有这么玄乎吗?”

“有的。不信,你可以去试试。”

俩人正说着,教授发现俩人明显在闲聊,就点了点杨瑞,让他谈谈国企管理困境的看法。

突然被提问,杨瑞也有点懵。

甚至教授的问题他都没有听清楚,还是在旁边同学的提醒下这才知道教授问的是啥。

可……他哪儿知道啊。

支支吾吾间,教授也不着急,只是鼓励道:“没关系,我们畅所欲言,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有了教授的首肯,杨瑞也不再紧张,想了想问了教授一句:“张教授,能不能缩小一下范围,比如……给我个假设?”

张教授闻言笑了笑,只是略作思索就给了杨瑞一个假设:“某老式国企管理相对僵化,奖惩制度不明,导致员工工作动力不足,有的人能干,有的人只是想混日子。更有甚者,有的人不仅不干活,还讥笑努力工作的同事。作为高管,明知这种情况,但因为国企制度和私人关系原因不能随意开革工人,面对这种情况,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杨瑞乍一听张教授的话里,似乎已经给了他答案。

奖惩制度不明。

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

国企和私企不一样,关系错综复杂,没有私企那么单纯。

即便领导知道某人就是个混子,要是人家关系硬,就算是直属领导也不敢轻易管他。

“得罪人”三个字的意义就太重了。

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地去触碰别人的利益。

但是长此以往,其后果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渐渐的大家都不干活。

杨瑞很想说:不好好干活的就让他下岗。

可他也知道,教授要的必然不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

实际上,在二十年前已经有人那么干了。引起多大的反弹也是显而易见的。后来,也不过用“改革的阵痛”来粉饰一下。

任何问题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杨瑞觉得有员工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领导的原因。二十多年前,可能领导的原因更重一些,毕竟上行下效。

而张教授现在提出的这个问题,只是单纯把矛头指向员工。

念及此,杨瑞思量了片刻,说道:“如果没有办法明确奖惩制度,那么,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优质员工和劣质员工进行分离。”

听杨瑞这么说,张教授眉头一挑,接着问道:“哦?怎么进行有效的分离?”

“作为领导,应该对手下员工的工作数据有所了解,还是详细了解,这个条件,张教授您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