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布不应求(2 / 2)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992 字 27天前

,但基本已取代原来麻布的地位。

需求量大,可兴元府的产能却不足。

即便很多农户、射士、寺庙种棉,凤翔、兴元都种,也即便通过战争得到了一两万羌户女子专司织造,但还是满足不了各道的要求,加盖印章的棉布卷,用犊车或船,运到售卖地后便卖得一空,可还是不够。

这时萧乂急躁得面色涨红,他对高岳说,逸崧啊,如今河陇地光复了,那里太适宜种植棉花了,马上听说朝廷还要征讨淮西镇是否?如果申光蔡重归版图内,那么原本阻滞的江运重新畅通,便又能把我们兴元和整个东南连接起来,棉布便能往人烟更为稠密的宣歙、江南东西道销售了!

只要那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人能穿棉布,利润简直能上天。

所以萧乂身为个商人,双手激动到发抖,而他对产能不足的抱怨也由此而来。

“这可不是愚兄一人的抱怨,整个兴元、凤翔棉织商贾们,都是这样的想法:逸崧,你可是两府的大尹,这事你不能不考虑。”

高岳想了想,就对萧乂先说了一点:“打淮西镇,可是要钱的。”

这时候萧乂立即拍着胸脯,对高岳低声切切说:“这些商贾,在逸崧你主政的数年内,哪个不发达到家产十万贯往上?在护国寺无尽藏当中,储存的钱帛已有数百万贯,只要逸崧你点头,便可以借贷支为军饷。”

高岳心中笑笑。

试问历史的走向规律,可曾骗过谁?

在产业革新里尝到甜头的商贾们,开始疯狂,公然支持起战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