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让二又追三(2 / 3)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6002 字 27天前

明,互相备用,安全系数果然大了许多。

“高卿所言,朕已了然于胸,还望勿要将此日之语外泄。”

接着皇帝又问高岳,那么第三是什么?

高岳当即顿首,口称臣不敢说。

李适就说你我间还有什么不可言的!

“请陛下将合川郡王的女婿张彧,出为剑州刺史。”

听到这话,李适就皱皱眉,心想李晟先前想要完全控制蜀地和关中的道路,希望让外甥王佖为利州刺史,赵光先为洋州刺史,又想让女婿张彧为剑州刺史,朕坚决留张彧在身边,让他为礼部司郎中,如今高岳为何又坚决要遂李晟的心愿呢?

可高岳接下来的话,让皇帝茅塞顿开,“请陛下仿效昔日明皇,亲自于奉天城考试,将随驾元从的七八九品诸官员,分授为山南东西诸州县令,如此臣岳又如何不能为陛下快意行事耶?”

可以可以,李晟最多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腹到州一级为刺史,可县一级官员的任免权还在朕手里,只要朕亲自考核,把各州的县令都换成自己人,那么区区几位刺史,上有高岳这位兴元府少尹压着,下有诸位县令掣肘分权,又何能为哉?

自古以来,大到国家政权,小到一个公司,为什么会分为上层、中层和基层?很简单,就是为了权力的分配和角逐——有时候上层指令中层去压迫基层,有时基层会联合中层反抗上层,而高岳此举,则是上层拉拢基层,来控制中层。

“请高卿以兴元府诸县县令为先导。”皇帝当即说到。

意思叫高岳开名单。

说完,公主自檐子当中,取出幅画轴来,说本来想和炼师一起参详修改的,可恰好遇到你,就直接馈赠好了。

高岳便伸手去接:“请公主放心,岳必定珍藏。”

唐安笑起来,就问到听闻少尹随后要入三川行营为左司马,主持上津道转运,不胜欣喜感怀,又闻少尹先前于漫川关取得大胜,阿父都在阁子里喜形于色来着,不知漫川关是个什么模样?

高岳就回答说:“漫川者,取关隘四周山川漫漫之风貌。”

“那一定很雄浑了。”

“正是,景色壮大,不减西陲北疆。”

公主心中微微叹口气,想到此后要是可以去看看就好了。

“少尹,此后多多保重,我唐江山希冀诸位扶持。”然后她轻轻挥手,向高岳道别,把帷子给放了下来。

楼院的那所阁子当中,皇帝是单独接见高岳的,很谨慎地试探着对方的口风道:“合川郡王先前请王佖为利州刺史,赵光先为洋州刺史,此二州皆是兴元府的支州郡,理论上应受高卿辖制,可王、赵久经沙场,资历深厚,又是合川郡王亲人心腹,朕担心高卿行事不能快意。”

高岳一听,皇帝实则对他传达这样的讯息:

高三啊高三,你看看朕对你们奉天元从党也算够意思吧!你和韦皋窜升得多快呀,不过李晟权力膨胀得更快,你得替朕想想办法,不然你行事不能快意,朕此后行事也不得自专。

这皇帝是要小小挑拨下我和李晟的关系?

不过也无妨,李晟我要结盟,可皇帝我也要拉拢的,朝堂势力越均衡越好,方便我更快捷地在各边下砝码,持续进步。

高岳想了想,说陛下可“让二追三”。

“请益。”皇帝有些不太明白,便让高岳再次详细地谈谈这个“让二追三”。

“陛下不是已留河东马仆射为一闲手了吗?”这时高岳先意味深长地提到马燧。

皇帝当即会意,心中想高三果然聪明,知道朕先前在组建三川、三南行营时,又让崔宁、段秀实、李晟光复京师,却独独不提马燧,当然是有深意的。

这个策略是他和陆贽、郑絪事前商量出来的,看来并不能瞒过高岳。

“让二,陛下先让卢杞(罢黜卢杞为凤州司马),又让张延赏(欲让张延赏为相而不得,妥协下来让大臣们共同推举的萧复为相);但可追三,哪三?一是河东马燧,二是出合川郡王去西川,三是”

说到“三”时,高岳面露犹豫的模样,满是难以启齿的表情。

皇帝稍微环视四下,便请高岳详细谈谈,让李晟去西川是什么门道。

“如今合川郡王为神策行营都统,如京师光复后出镇西川,一来可牵制西蕃,二来也方便陛下复建神策军啊!”

这话一说,皇帝就醒悟过来。

他刚刚继位时,曾成功让白志贞自神策军王驾鹤那里夺得兵权;而现在若让李晟在京师光复后继续把持神策军,这可真的不是件好事。

所以李晟去西川后,恰好可腾笼换鸟,重新组织起完全忠于自己的神策军。

“如何处事?”皇帝想要听具体的做法。

高岳就建议皇帝,以后不妨组建两个神策军大营,以取代原本零散于西北各地的行营。

“两个大营。”

“一为奉天大营,或曰神策右行营,可五万人,为泾原、凤翔、山南西、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