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谷氨酸钠分子携带手性荷,能中和超辐射模式中的角动量涡旋,酱油醋混合液形成非牛顿胶体,它所拥有的剪切增稠特性能在视界表面构建人工粘滞层。”
“尽管这些效应的持续时间很短并且量级很小,但对于人造黑洞遇到的环裂子冻结情况来说,只要有一个冻结点松动,整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星海中有句话说得好,最的高端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物理也是同理。”
顾维闻言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这、特、么、也、行?!
好吧,好像还真行
“对了,槿,”随后顾维又想到了什么,半是换话题半是好奇的对槿问道:“你刚才说鸢歌来头大的惊人.这又是啥意思?”
“字面意思,”槿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之前听你的描述,我还以为那姑娘只是六大学院的普通学生,又或者顶尖学府中的尖子生——要不就是一流高校的种子选手等等。”
“但现在看起来.偏差的可是有点大。”
顾维轻轻点了点头。
米洛之前也是类似的判断。
星海中除了六所最顶尖的学院之外,还有一些名气同样极高的学府存在。
因此在星海的教育体系中,高校也被分成了多个档位:
第一档就是六大学院,简称六大。
第二档则是六大之下的学府,一共有八十七所,被称为顶尖学府。
顶尖学府则是一流、二流与三流,数量繁多,再往下就是没被准入星海官方体系的学校了。
一般来说。
六大学院中最普通的学生,在资源待遇上差不多可以对等顶尖学府中的精英也就是头部15%-5%的尖子生。
之前米洛和顾维对鸢歌的猜测,就差不多是这类身份。
但现在按照槿的说法
鸢歌的来头似乎比这还要大?
随后顾维想了想,对槿问道:“难道是因为人造黑洞?”
“没错,”槿点点头,换了个二郎腿的姿势:“人造黑洞这种东西说实话,在六大学院乃至星海的高校中都不算少见——毕竟这年头研究创世参数是个热门课题,很多学校都把人造黑洞作为了学生福利直接发放下去。”
“但问题是黑洞多归多,它的事件视界普通不大——一流高校普通学生能分到手的黑洞也就两三毫米,顶尖学府的差不多接近一厘米,六大基本上在一到两个橘子之间。”
“哪怕是六大的精英学生,也就几个人分个半米的黑洞作为课题到头了。”
顾维闻言,眼中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惊叹。
黑洞尺寸。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因为黑洞和很多顾维写书时的非酋读者一样是黑漆漆不发光的,所以没办法直接观测到其边缘。
因此天文学中描述的黑洞直径通常是指其所控制区域的直径,也称为事件视界,当物质落入事件视界后就无法逃脱,又或者可以通过史瓦西半径公式计算得到。
同时在顾维穿越之前。
人造黑洞也是一个相当有热度或者说有幻想色彩的话题。
在人类已经拥有的技术里,最适合制造黑洞的是核爆泵浦伽马射线激光。
历史上。
人类为制造热核武器开发利用了聚焦x射线的机制,并为反导任务考虑了核爆泵浦伽马射线激光。
冷战时期的全球核武库全部投入该任务,理论上可以产生一个四微米左右的黑洞。
另外如果用强x光照射碘剥夺电子,也可以产生类似的电化学现象。
更重要的是
别看槿提到的这些黑洞尺寸不大,实际上它们的吞噬能力非常强悍。
举个例子。
顾维穿越前还有一个很有热度的话题。
就是在冥王星被开除行星籍后,太阳系内是否存在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因为根据现有天体的轨迹研究来看。
从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到2004年发现的vn112、2007的tg422、2010的gb174、2012的vp113、以及2013年发现的rfs98这六颗体积接近冥王星的大天体,它们在近日点附近有聚拢趋势。
同时在2024年四月的时候。
康斯坦丁·博格金发现了一组跨海王星天体,这些天体的轨迹同样有些异常。
因此单纯从轨迹上来说。
在奥尔特星云一带,可能有一个之前未被发现的巨行星的引力,远远的在影响这些天体的轨道。
它大约约有10个地球质量,平均距离约为海王星到太阳的20倍,轨道周期约1-2万年。
又或者
它只是一个五厘米左右的原初黑洞。
由此不难看出,一个橘子大小的黑洞拖拽力到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