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项目陆续完善,「摇钱树」都栽了下(6 / 8)

片场其余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一派专业有序的景象。

吕睿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在片场角落找到了负责该项目的製片人丹尼斯斯密斯。

“丹尼斯,好久不见。”

吕睿主动走上前打了声招呼。

“lv,你能来探班真是太好了!”丹尼斯脸上露出笑容,热情地邀请他在旁边的休息区坐下。

“怎么样拍摄还顺利吗”

“当然,非常顺利,按照计划,下个月中旬就能杀青。”

吕睿满意的点头,隨口追问:“有没有遇到什么技术难题”

他知道《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视觉风格极为独特,大量仰拍镜头与高对比度画面的呈现,对拍摄技术要求极高。

丹尼斯想了想,答道:“前期遇到过盔甲过重导致演员动作受限的问题,后来道具组特意调整了材质,换成了更轻便的碳纤维材料。

还有绿幕光影的问题,我们专门请了光影设计师,根据每天的自然光变化调整灯光角度,以確保后期合成时不会出现违和感。”

“演员的状態怎么样杰拉德巴特勒还好吧,高强度的打斗戏会不会让他吃不消”

吕睿继续追问,毕竟主角的状態直接影响影片质量。

“巴特勒很敬业,每天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场训练,打斗戏基本都是亲自上阵,很少用替身。

不过我们也安排了专门的体能教练和医疗团队,確保演员的身体状態,避免出现意外伤病。”

听著丹尼斯的匯报,吕睿缓缓点头,心里却是难掩感慨。

1.5亿美元的投资,將近4个月的拍摄周期。

这样的效率与规划,正是好莱坞工业体系的优势所在!

从前期筹备到后期拍摄,每个环节都有明確的时间节点与专业团队把控,很少出现拖延或混乱的情况。

这也是吕睿非常梦寐以求的。

他时常会想,要是在內地拍戏时也可以这样,那就太棒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好莱坞项目都这么高效。

比如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据说从2000年以前就开始筹备了,可到现在还没传出上映的动静。

不过那毕竟是少数追求极致特效的“慢工出细活”的项目,不能一概而论。

“下个月中旬杀青,后续的后期特效对接,你们和瑞兴的特效部门沟通得怎么样了”

吕睿想起瑞兴特效部门目前也在参与部分项目,又多问了一句。

“沟通很顺畅,瑞兴的特效团队已经派人来片场对接过几次,对我们的视觉风格很了解,后续应该不会出现衔接问题。”丹尼斯给出了肯定的答覆。

两人正聊著,远处的扎克施耐德似乎发现了这边的动静。

只见他对著对讲机说了几句,待一段戏份拍摄结束喊停后,便快步朝著吕睿这边跑了过来。

走到近前时,他脸上已经堆满了笑意:“lv!你怎么来了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怕打扰你拍戏,就没提前打招呼。”吕睿笑著起身,与扎克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怎么会打扰!你来探班,大家拍戏都更有干劲了!”扎克兴奋的很,絮絮叨叨的说著,“目前拍摄一切顺利,所有镜头都按计划推进,你放心,绝对不会耽误上映时间。”

“顺利就好,我就是过来看看,没別的事。”

吕睿看著他眼底的红血丝,知道他这段时间肯定没少熬,“別太拼了,注意休息,身体才是奋斗的本钱。”

“放心,我知道,等杀青了我一定好好休息!”

扎克笑著点头答应,又拉著吕睿简单请教了一些拍摄细节,才恋恋不捨地转身离开。

毕竟还有不少戏份等著他去执导,实在抽不开身多陪。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见到吕睿,他就觉得自己像打了一针肾上腺素似的。

吕睿的鼓励和信任,好像有一种特別的魔力。

就……让他忍不住想喊一声:

“教父!”

……

在《斯巴达三百勇士》剧组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吕睿便没再继续打扰,起身告辞离开。

车子返回好莱坞大道时,暮色已漫过天际,街边的霓虹次第亮起。

他没有直接回比弗利山庄的住所,而是让彼得將车开到了一家隱匿在街角的义大利餐厅。

今天的工作可还没结束,今晚他还要参加一场《暮光之城》团队的饭局。

刚推开车门,一个熟悉的身影就快步迎了上来:“lv!你可算来了!”

是盖里奇。

他穿著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头髮梳理得整齐,眼底没了往日的颓丧,取而代之的是掩饰不住的神采。

相较於几个月前那个在家閒置、靠妻子麦当娜支撑的落魄模样,现在的他仿佛年轻了好几岁,连说话的语气都透著股劲儿。

吕睿心里暗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