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前提:不租场地,要用自己持有的房产。
这样做虽然会让前期成本大幅增加,毕竟搞院线和做视频网站一样,都是烧钱的重投入。
但长远来看,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哪怕将来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没法继续运营院线,手里的房产也能稳稳保值,甚至大幅增值。
就像现在入手的房产,等到2025年再出手,这中间的利润空间,光是想想都让人心动!
随后,彼得又汇报了瑞兴影业近期的公司运作情况:
“我们已经正式加入了好莱坞制片人联盟,《斯巴达三百勇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暮光之城》也陆续在导演工会、演员工会、编剧工会等各大工会完成了注册与备案……”
这意味着,这三部影片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会项目”。
剧组里的演职人员,从导演、演员到场务、化妆师,都会受到对应工会的保护,薪资、工时、工作环境等都会按工会标准执行。
而未来电影上映后产生的所有收入,公司还得按比例向各大工会缴纳一笔不菲的管理费用。
其他流程吕睿都能接受,唯独“工会向资方收钱”这一点,让他这个从小在不同环境长大的华夏人觉得有些不适应。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向来是资本主导产业,如今反倒要向工会“上供”,多少有些别扭。
但他也清楚,入乡就得随俗。
好莱坞的产业规则早已成型,想在这边立足,就必须遵守这套体系。
因此他没表达任何异议,只是径直点头:“我知道了,按流程走就行。”
彼得见他没有意见,又补充道:“加入联盟后,我们后续找工会体系内的演职人员会更方便,也能参与到联盟的资源对接中,对项目推进是好事。”
吕睿“嗯”了一声,心里却在盘算着:
虽然要多一笔管理费,但能换来更规范的制作环境和更便捷的资源渠道,这笔账算下来也不算亏。
毕竟在好莱坞,脱离工会体系的项目,不仅很难找到顶尖人才,还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反而会耽误项目进度。
……
处理完公司的几桩事,下午,吕睿又马不停蹄地忙起了探班工作。
他先去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组,和温子仁细致聊了项目的运作安排。
大制作电影向来意味着对大场景的极致追求。
二十世纪福克斯倒是挺大方,除了资金支持,还额外提供了一个超大规格的摄影棚,专供剧组搭建核心场景。
此刻的摄影棚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在搭建的全自动波浪装置水槽。
为了呈现“海上漂流”的真实感,剧组特意聘请专业工匠,前来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冲浪装置。
该设备能模拟出不同强度的海浪效果,让镜头里的“海洋”更具冲击力。
但这其实还不是最难的。
因为影片里汇集了电影界公认难拍的三大元素:“水、小孩、动物。”
尤其是片中与男主角近距离互动的“老虎”。
真老虎显然无法满足拍摄需求,只能靠cg技术制作,这对后期特效团队来说又是一道不小的难关。
“我的目标是打破3d技术只应用于科幻、灾难题材的传统印象,要让观众看到,3d也能呈现出更细腻、更富情感的画面效果……”
参观完摄影棚,温子仁对着吕睿说出了自己的创作野心!
吕睿侧头看他,忽然想起了后世他拍的《海王》中那震撼的水下场景。
在“水”与“3d”的融合呈现上,温子仁确实有独到的天赋和经验。
“加油,我看好你。”
吕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会争取让这部电影在后年登上院线的。”温子仁再度给出承诺。
吕睿心里清楚,这个进度已经很快了。
前期筹备要半年多,拍摄预计大半年,加上后期特效制作,能在08年上映已经是高效推进的结果了。
随后,他又问起了选角的事。
原著小说里,主角“少年派”是印度裔,这意味着选角工作免不了要往印度跑。
温子仁答复道:“会尽量贴合原著,等这边水槽搭建告一段落,我就同步去印度组织大规模试镜,争取找到最贴合‘少年派’气质的演员。”
吕睿补充道:“可以多增加些其他族裔的配角,少数族裔的电影消费能力不低,这样做也更利于未来的全球宣传和发行。”
温子仁立刻点头,表示自己清楚了。
这部电影投资高达2亿美元,注定不能只靠某一个国家的观众买单,全球发行才是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关键。
只有让不同地区的观众都能在角色里找到共鸣,才能将票房潜力最大化的激发出来。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组离开,吕睿又驱车赶往了《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拍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