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吭。
生怕他一开口,就让老爸盯上。
十四岁的许海清,已经读初中了。
不过,他没在东岗初中就读,而是去了林业局一中。
这事儿要是说起来呢,还跟郭守业有关。
七月初的时候,许海清和许瑾慧参加小升初考试。
参场小学升初中都是全锅抬,不管成绩好坏都能上,也因为这个,上到老师下到学生,都没啥压力。
没压力就没动力,那学生的成绩肯定不如东岗小学那么优秀。
许海清这种平时能在班级排七八名的成绩,结果在初中就得排到一百名开外了。
许瑾慧好一点,也没能进前十。
郭守业知道之后,就跟许世彦说,不能让俩孩子在东岗初中读书。
实际上东岗初中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多么出色,能出来许海源、许瑾萍、杨皓宇,那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本身优秀。
但是,有着三个在前面比着,许海清和许瑾慧如果还在东岗初中念书,压力就会非常大。
郭守业的意思,不如让两个孩子去林业局一中上学,离开东岗初中的环境,许海清和许瑾慧能够自由发挥。
别管学习好坏,最起码没人把他们跟哥哥姐姐做比较,没人指指点点。
许世彦犯愁了好几天,一直琢磨这事儿。
小学的时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特地把俩孩子送到参场小学。
这上初中了还要再换这么做真的有用么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坏
可转念一想,这俩小的本身就是普通孩子,比不得哥哥姐姐那么妖孽。
其实他们在哪里念书都一样,换个环境或许好一些。
就像郭守业说的,最起码老师和同学不会总拿他们跟哥哥姐姐比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比较好。
要不然,万一这俩心理承受能力弱,到时候受不了压力,也学黄树庆那样离家出走了呢
那他们两口子不得后悔死
就这样,许海清和许瑾慧秋季开学时,直接转到了林业局一中。
林业局一中,那是林业局职工的子弟校,一般是不接受地方上的学生。
不过有郭守业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郭守业跟学校方面没提这是许世彦家的孩子,只说是自家亲戚的孩子。
许瑾慧和许海清本身没有哥哥姐姐那么出名,再说林业局一中学生多,初一年级十二个班,五百多学生呢。
俩孩子没在一个班,身边也没有熟悉人,所以并不出眼。
许海清和许瑾慧两个虽然是一起出生的龙凤胎,可是性格完全不同。
许瑾慧性情恬静温和,乖巧懂事,所以老师同学都挺喜欢她,在班级里不少人都护着她。
许海清呢,活泼跳脱、爱玩爱闹,才上学几天就跟班级同学都熟悉了。
这小子性格讨喜,一张嘴哄死人不偿命,所以在学校也特别吃得开。
许世彦见俩孩子在林业局一中还算适应,这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对于家里这两个小的,许世彦夫妻都没有太多要求。
安安稳稳念完书,能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家里也能帮着安排。
只要他们别出去惹祸,将来别吃喝嫖赌抽败家,平平澹澹过一生也挺好。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天资聪颖适合学习,其实大部分的孩子,都跟许瑾慧、许海清这样,平平凡凡普普通通。
作为父母,必须要接受孩子的平凡,这也是孩子的福气。
“许海清,你干嘛呢你三哥获奖了,我咋看着你不太高兴啊”
许世彦其实早就看见他家小儿子那德行了,心里真的是无奈又好笑。
这孩子,谁要说他不聪明,许世彦都不乐意。
瞧瞧,这多聪明啊,一听说哥哥获奖了,赶紧猫起来,生怕大人回头训他。
“没,没有啊,我挺高兴的。”
许海清以为他躲在角落就没事了,哪成想一转眼的工夫,就被老爸点名。
许海清吓的小心肝儿乱颤,生怕老爸下一句就说,看看你三哥多出息,你咋就不能学学呢
“呵呵。”许世彦冷笑两声。
“那个,元旦的时候,公司这边有节目,我听说好像县里也有文艺汇演。
姜团长指名道姓让你参加,你往后周六周日记得去姜团长那儿排练。好好学,别给我丢人。”
亲儿子,也不能往死里吓唬,意思意思就得了。
许世彦故意咳嗽了一下,说道。
“哦,知道了,爸,我肯定好好学,好好演,绝不给你丢脸。”
许海清一听,高兴起来,他最爱登台演出了,这个没问题。
九五年十月,东方参业公司出资五十万元,引进东夷岛津生产的人参农药残留检测设备“气相色谱仪”一套。
自此,抚松长白山人参检测中心,在东岗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