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人参大王(3 / 4)

得亏苏安瑛提前就留出了一些,该送人的早就送走了。

这些年许世彦夫妻的关系网铺的挺大,人情往来啥的,该走动也得走动。

一斤多沉的参是极少见的,用来送礼走人情,那绝对是珍品,谁见了都喜欢。

扣除送给省里的那棵,以及送礼走人情的部分,还有家里留给许成厚、苏维忠、楚瑄淮、韩文忠这几位长辈的,剩余人参一共卖了近百万。

人参的特产税是起参时按照丈数收的,规定一丈多少钱。

参加拍卖的参,也是照着规矩交了一成手续费。

所以这中间不存在什么问题,别人就算是想找茬也找不到。

这五十丈的参卖完,地里还有一百丈普通六年人参。

这些就不用费心思了,雇人上山起回来,送到加工厂去加工了,然后分等级发货卖掉就可以。

苏安瑛跟许世彦商议过,从今年开始,家里就不再栽参了。

实在是没工夫管,哪怕是全程雇人干活,也得有个人过去照看几眼吧

吉盛源现在发展越来越好,苏安瑛哪还有时间顾及参地

许世安那边也是一样,养殖场越来越忙,他家都不栽参了,更没时间帮着许世彦照看。

其实不光许世彦家,就连黄胜利、赵建设等人,也都决定,往后家里就不栽参了。

不是说看不上栽参挣那点儿钱,关键是他们跟着苏安瑛忙活吉盛源公司那边呢,真的是顾不上了。

倒是黄胜凯、赵建国、冯越等人,他们没进吉盛源公司,只是负责外围。

每年帮着收购各种药材、倒腾山野菜啥的,一年不少挣。

再栽点儿棒槌保底,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今年不栽参了,所以这批货都处理妥当之后,苏安瑛赶紧就出发前往首都等地。

虽说吉盛源分公司都有可靠的人在管理,可苏安瑛也不能大撒手什么都不管,她还得去总部坐镇。

九四年,吉盛源保健品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五十多个亿。

旗下已经开发出几十个种类的产品,除了主打产品外,其他产品销售量也非常可观。

吉盛源在深市、首都、沪市都有分厂分公司,在全国各城市有两千多家销售门店,在各地农村,也有合作销售点。

可以说,吉盛源的销售渠道已经全面铺开,以体量和销售额来说,吉盛源已经是国内保健品的龙头。

转眼间,九四年过去,九五年来到。

九五年四月六日,在首都举行了全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

抚松被特产之乡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参之乡”,名列百家特产名乡之首。

消息传来,全县欢腾,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于此同时,全县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暨“最佳公民”表彰大会,苏安瑛的名字赫然在列。

高三下学期一开始,学生们全都进入精神紧绷状态。

各种摸底考试,各种排大榜,接着又是体检、报志愿。

这年月高考填志愿还是先报志愿后考试。

学生只能照着平日里的成绩和高考复习状态,去估算自己大概得分数,然后填志愿。

这种报志愿的方式有一定弊端。

有的孩子平时考试成绩很好,照着平时的报了,结果考试发挥失常。

这样的孩子,就容易报高了。

也有的孩子,平时成绩一般,结果考试那天如有神助,发挥超常。

成绩一出来,比平时高出几十分。

这样的孩子,就容易报低了。

相比于同学们成天纠结成绩和志愿,许海源就轻松许多。

他已经拿到了医科大的录取通知,只等着秋天开学去报道上课,啥负担也没有。

所以每天他就照常去学校上课,也不用愁着报志愿、考试成绩啥的。

一转眼到了七月份,天气越来越热,高考也随之而来。

按理,像许海源这样拿了保送名额的,可以不参加高考。

可许海源闲着无聊啊,就跟学校说了,他想参加高考感受一下。

学校也没反对,按照正常程序给许海源报名、录准考证。

如今这年月,还不流行孩子高考家长陪考啥的。

再说许海源已经都保送了,许世彦两口子都忙,也就没打算来省城陪着。

七月七、八、九三天,许海源跟同学们一起,在闷热的考场里,挥洒汗水,跟考试卷子奋战。

高考结束,不管孩子还是家长,都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煎熬的等待着高考成绩,然后等待录取通知。

“爸爸,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哥的成绩非常棒。

总分七百一,我哥考了六百九十二。”

这天,学校宣传廊上贴了大榜,上面是学生的高考成绩。

许瑾萍正好看见了,赶紧往回打电话,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