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未来构想(3 / 5)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参娃 10115 字 1个月前

的汇率来算,那就是二十几个亿人民币。

其中,化妆品和高端保健品占大头,药品、单纯人参制品、饮品等占比小。

同时,吉兴源保健品的销售情况也不错。

一季度销售额五亿多,二季度还没过完,也有三个亿了。

这就证明了,国内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跟吉盛源相比,这个销售额还是差了些。

吉盛源一季度销售额十亿多,二季度销售额也有七亿多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年销售额应该能突破四十亿。

当然,吉盛源的销量这么大,也跟他们在广告宣传上投入的多有关。

苏安瑛那边可是花了大力气在各大电视台上打广告,做宣传,一年光是这个广告费就是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吉盛源又建了两处分厂,一处总部大楼。

所以总的来说,吉盛源目前还是花钱的阶段。

不像吉兴源,背靠着参业公司,一步一步走的很稳,虽然销售额没那么夸张,但实际利润一点也不少。

吉盛源和吉兴源原本是同根生的一对孪生品牌,却因为分家事件闹得水火不相容。

双方竞争十分激烈,都投入了很大的力气做宣传推广、做品牌开发。

原本,市面上还有些小型的保健品生产企业。

可是才过了不到半年,人们就发现,那些零零星星的保健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影儿了,销声匿迹。

市场上只剩下吉盛源和吉兴源两大品牌在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大有越演越烈的架势。

“行啊,你们两口子这一手玩的漂亮,现在市场几乎都让你们给占了。”

郭守业给许世彦打电话,商议地板厂扩建的事,顺道提了一句。

地板厂这几年发展的也非常好,销量连年攀升,今年春交会上订单破亿。

原本的一个主车间已经扩到了三个主车间,目前来看还是不够用。

所以郭守业就跟许世彦商议,不如再建一处分厂,扩大生产规模。

对此,许世彦倒是没啥意见。

目前国内能生产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厂子还很少,应该说市场潜力巨大,就应该趁着机会赶紧发展壮大起来。

分厂想建就建呗,别说再来一个分厂,就算再来个,都一点儿问题没有。

“唉,也是没办法,我们不这么干,等后头那些起来了,还有我们啥事儿啊”许世彦就笑。

“对了,我大儿呢他是不是还在首都集训呢选没选上啊”

俩人在电话里聊了会儿,郭守业忽然想起来,不知道许海源去集训咋样了。

“选上了,昨天来电话说,集训结束,他成功入选国家代表队,七月份出国比赛去。”

许世彦一拍脑门儿,这一天天忙的啊,连大儿子要出国得事都忘了。

“这一天的啊,净瞎忙,啥都记不住。

哥,等着源源参加完比赛回来,我请客,咱好好喝一顿啊。”

郭守业自然是乐呵的答应了,俩人又闲聊几句,挂了电话。

许世彦处理了一阵文件,时候不早,就下班回家了。

在爹妈那边吃了晚饭,又陪着老头老太聊天。

说的高兴呢,忽然许海清蹬蹬从外面跑进来。

“爸爸,你快出来看,北边儿天上咋红通通的啊”

五月二十号,晚上七点半,按说外面已经黑了。

可许世彦走出家门往北边看去,却见到北边的天空果真红通通一片。

隐约间,似乎红光上面还有黑烟升起。

“哎呀,坏了,拐角楼那边走水了。”

老话讲,遇见起火了不能说起火,要说走水。

不然,火势会借着人的话,一下子就起来。

当然,这只是传说,有没有道理谁也不知道,反正作为一些老规矩,流传下来了。

按照火光腾起的位置,许世彦稍微推算一下,就猜出来,应该是拐角楼那一片居民楼起火了。

那边的楼房年头早,还是自己烧柴烧煤取暖的,不是集体供暖。

每栋楼后面,都有专门的柴禾垛、煤棚。

许世彦记得,有几个柴禾垛特别大,要是因为那几个柴火垛引起来火,那肯定不好救。

这一下子,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了。

“赶紧回屋,别出去乱跑。”

许世彦赶紧拽着还在翘脚往北边看的许海清回家,然后抓起电话,就给公司的消防大队打过去电话。

让他们立刻集合待命,准备救援。

挂断电话,许世彦又急忙给松江河林业局那边打过去,询问具体情况,是否需要援助。

然后被告知,拐角楼居民楼目前火势特别大,林业消防人力不足,希望兄弟单位予以援手。

“通知所有人,迅速出动,赶往拐角楼,协助林业消防,扑灭大火。”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