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数的增多,哥萨克骑兵中的伤亡情况到还只是小事,接连的战斗让骑兵们都为之感到疲倦,也对欺负那些乌合之众而获得的胜利感到麻木。顛
沐天波将骑兵们的变化看在眼里,但他目前为止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夏军军中的骑兵数量还是太少了,不过好在根据从濛池发来的消息来看,从青海都司调来的两个骑兵旅已经抵达濛池南部,他们只需要短暂的休整,就能继续南下赶来支援。
骑兵旅的到来算是一个好消息,但更多的坏消息还是补给运输队遭到袭击的报告,那些该死的土库曼人不断袭击后方的补给线,他们就好似不要命似的,前仆后继的攻击运输队,让运输队的前进速度大大降低。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及夏军的运输队的组成了,夏军的运输队虽然没有改变塞了大量民夫的传统,但负责护送的主要还是各营的兵站连,兵站连除了要从后方输送新兵为营中的其他战斗连补充兵员外,他们也还肩负护送补给线的任务。
兵站连的战斗力和营中的其他战斗连相比没有多少差距,在战况紧急的时候他们也会转变为战斗连一同投入战斗,因此在面对没有接受过专门军事训练的土库曼骑兵的袭击下,兵站连的士兵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击退袭击者。
不过……他们虽然是能轻易击退袭击者没错,但因为频繁遭到袭击而延缓的前进速度是最大的问题,现在主力还没开战,这个问题倒还能先放在一边,可要是等战事爆发火药储备消耗迅速,而运输队速度跟不上,那问题可就太大了。
要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运输队频繁遭到袭击还是有另外一个好处的,在第四旅与主力汇合后,第四旅内的各个兵站连便开始从濛池输送新兵为各连各营补充兵员,这些新兵在频繁的袭击中存活下来后,将会蜕变成一名拥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后面再上战场,也不会出现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事情了。
夏军目前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土库曼骑兵的问题,想要对付那些畏威不畏德的蛮夷,只有彻底将他们打疼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顛
这又需要足够的骑兵部队才能做到了,沐天波目前能够想到的还是突袭土库曼牧民们的临时聚集点,将他们一网打尽,将他们彻底杀疼了,那些土库曼人就会自己逃跑迁移了。
……
「进攻!」
武安十七年三月廿十日,乌尔根奇城外,夏军对这座城市掀起猛烈攻势。
在希瓦守军
的顽强抵抗之下,夏军以12磅步兵炮集中火力轰开城门,随后并没有急着进攻,继续朝着城门两侧的石制塔楼炮击,在三十二门火炮的不断猛轰之下,两座塔楼不断摇晃,躲在里面的守军士兵瑟瑟发抖,不敢冒头。
乌尔根奇只不过算是一座小城,里面的守军虽然极力抵抗,但在坚持了不到一日后,夏军还是踩着满地的守军的尸体攻入城内。
在攻入城内后,涪侯谭文毫不犹豫,下令对乌尔根奇展开屠城,第三旅的将士随即有组织的将城中平民驱赶起来,用刺刀捅杀,或是排枪击毙。顛
城中平民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们中的男人纷纷拿起武器,自发抵抗夏军,而老弱妇孺则是都躲在了城内的清真寺,他们听着外面不断响起的枪炮声和喊杀声,都忍不住发出低声抽泣,脸上满是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惴惴不安。
对乌尔根奇的屠城一直持续了十天,十天的时间并没有将城内的平民全部杀光,在封刀的命令下达后,夏军士兵很有纪律的停止了屠杀,转而到处搜寻幸存者,准备让幸存者清理街道上如山的尸体。
随后,城内散步各处幸存者先后被从藏身处找了出来,他们惊恐地看着街道上满地的尸体和几乎能够没过脚踝的血水,一脚踩下去,就会发出啪叽一声粘稠的声音,整个脚踝都直接陷了进去。
乌尔根奇数万居民,经过十天的杀戮,到最后就只有数千人幸存下来,当他们离开藏身处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但这庆幸只是一时的,因为他们的内心随后就会被眼前的场景带来的巨大的心理阴影填满,并且在余生的每一个夜晚,都会时不时想起这一宛如人间地狱般的场景。
乌尔根奇屠城的消息传开后,希瓦人终于确定夏军的目的就是想要将他们亡国灭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一开始还能用侥幸心推想夏军在希瓦屠城只是想要发泄愤怒,后面就会收手了,但是在乌尔根奇屠城的事情发生后,他们的侥幸心瞬间瓦解,也不得不认清现实。
随后,除了那些充满恐惧不愿意继续待下去,成为夏军的刀下冤魂的人逃往波斯,大部分希瓦公民的抵抗意志变得更加强烈起来,他们立志要奋起反抗,保家卫国。
在这种同仇敌忾的氛围之下,夏军第六镇主力终于进入科奇喀拉地区。顛
科奇喀拉,屹立于希瓦汗国南部主要河流捷詹河南岸,这也是希瓦南部一处小有规模的绿洲,人口较为稠密,尽管之前被波斯军队洗劫过一遍,但仍然保持着繁华。
为了保卫这座南部重镇,希瓦—波斯联军在捷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