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的中年管家身着一身灰衣长袍,率先向苏言跪拜行礼,口中说道:「小人携全府上下三十五口人,拜见郡王千岁。」
「起来吧。」苏言抬手说道。
那管家随即应声而起,他恭敬地看向苏言,没等后者开口,就主动自我介绍道:「郡王千岁,小人名为苏谦,是您府上新招来的管家,曾经是中军营的一员伍长。」
「哦?」苏言听后有些疑惑,他打量着苏谦,回想起后者刚刚行动时似乎的确有些不便,他起初还没在意,看来应该是战场上负伤退役的。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见苏言疑惑,苏谦解释道:「郡王千岁,小人在南京之战中负伤,腿脚不便而无法复员,小人入伍前也曾是家乡一户地主的管家之子,从小耳熟目染,对管家之事颇有了解,得知郡王府招收管家后便自告奋勇,前来应聘。」
听完他的解释,苏言也就露出了了然的神色,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没有当场发问,而是准备等会再把苏谦叫到书房去,单独询问一番。
随后,苏言便让那苏谦带路,到府上各处参观一番,苏谦不愧是管家之子,在他的管理下,郡王府上虽然还没有主人入住,但也是被安排的井井有条,每天都有丫鬟清扫府中各处,因此府上显得很是整洁。
参观完整个府邸后,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苏言便让苏谦跟随自己一同进入书房,向他询问起和他一样因为伤势而无法复员的士兵的情况。
苏谦没有想到苏言还会关心这个问题,因此他听后还懵了一阵,但很快反应过来,回答道:「回郡王千岁,和小人一起退伍的弟兄们都领了一笔抚恤金和路费,大部分人都选择回乡用抚恤金买几亩地,雇几个佃户开垦种地,也有少部分人留在了南京,想要在南京定居。」
「他们退伍后可有什么难处?」苏言又问道。
他最担心的就是士兵退伍后遇到困难还没地方求助,最后落得个贫困潦倒,生活凄惨,士兵们舍弃性命随他奋勇杀敌,他可不能让士兵们得不到好下场。
「回郡王千岁,小人暂时没有听说过。」苏谦想了想,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有就好。」苏言点了点头,嘱咐道:「你多去打听打听,切莫报喜不报忧。」
「遵命。」苏谦下意识还想行个军礼,中途才反应过来,连忙改成下人的行礼。
让苏谦离开后,苏言陷入了思考,南京之战过后
,因为伤势而不能复员只能退伍回乡的士兵超过了千人,这些士兵都领到了丰厚的抚恤金和路费,不过苏言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汉人的尚武传统在两宋时期遭到了赵家人的阉割,哪怕是到了明代也同样是重文轻武,使得整个帝国都崇尚读书人而轻视武人,苏言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对退役军人的优待或许就能改善一点社会的风气。
就比如,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就像后世的军人优先权利,规定乡里之间的里长一职只能由退役军人担任,军人子女能够公费送入大学等等,通过政策宣传和潜移默化改变民众对参军的抵触,增加参军的吸引力。
虽然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但苏言就是要从他这一辈起,重新恢复尚武传统和百姓的血性,这样就算日后他建立的王朝崩塌了,重新恢复的尚武传统也能让汉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傲然屹立。
嗯,苏言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他建立的王朝能够万世一系,如果这个世界线的民主思想还是在近代传播开来的话,除非他的后代顺应潮流改制成君主立宪制,不然的话他建立的王朝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了。
扯远了。
提高军人地位这一条的确应该推行,就先在苏言占领的江浙闽三省推广开来,苏言做好决定后,便命人进来研磨,提笔写下了刚刚想到的几点。
第一,设立解甲司,专门负责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他们将会根据退役士兵的情况核实抚恤金及田亩数量,报给户部,并由户部发放抚恤金,地方官府分发田亩,免去前五年赋税。
第二,效仿汉朝,设立羽林骑,三军阵亡将士的遗孤将被收容至羽林骑内,接受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待日后建立军校后,他们也必须到军校学习,毕业后优先担任军官。
第三,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后优先担任里长,子女可免费入大学学习,因伤退役者每年能够领取一笔抚恤金。
苏言目前就想好了这三点,羽林骑这个其实和明太祖朱元璋收的那上百个义子相差不大,朱元璋就是将阵亡将士的遗孤收为义子,从而笼络了人心,那些义子也在日后对他忠心耿耿,冲锋陷阵。
苏言没有那么大的恶趣味想当别人的义父,所以他就重启汉朝的羽林骑,由「羽林孤儿」代替义子了。
写完这三条后,苏言吹了吹上面的墨迹,又查看了一番,确定没有纰漏后,才收了起来。
……
因为婚期逐渐接近,接下来几天苏言没有新的动作,江北的明军倒还是不断围攻庐州,而其余已经拿下的城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