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惊喜与意外(2 / 4)

如果那么轻易就能成为陈天弘的女朋友,那反而不正常了。

“铃铃铃”

上课的铃声终于响起,教室内重新归于平静。

“吧嗒吧嗒”

铃声落下后,皮鞋落在地面的声音又传入学生们的耳朵里,声音由远到近

最终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位儒雅的中年教师,正是周五被临时调去审核作品的吕凯,吕老师。

随着的他走上讲台,高万峰一声起立,然后就是熟悉的“老师好了”

“谢谢同学们,请坐”

吕凯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坐下。

他没有翻开教科书,反而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朝陈天弘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中的神色似乎在祝贺。

“下面咱们开始上课,今天讲一下我们华夏的汉语史,顾名思义,汉语的历史叫做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大块”

正当陈天弘和同学打算好好听课的时候,谁知吕凯简单介绍了一下汉语史之后,话音忽然一转。

一边说话,一边拿起油墨笔开始书写。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汉字是经历很多次演变才最终形成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后面的大篆、小篆等等。”

“比如“乡”一字,在甲骨文中是两个跪坐的小人,中间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表示两人相向而坐,一同聚餐,这是最初古人对“乡”一字的理解。”

“后来两个小人演化成了城邦,表示一座城邦世代居住着相同血脉的人,便是家乡。再接着城邦没有变,合成了“乡”,对面坐着的人和饭菜却变成了“走郎””

这时陈天弘他们都看到了黑板上那个大大的“鄉”一字。

“而到了我们现在,简体化的“乡”,没有了对面的人和饭菜,但你还在,城邦还在,故土还在这便是我们东方文化汉字里的家乡。”

吕凯用油墨笔书写出了简体的“乡”一字,而后转身看向学生。

只见所有人都看着黑板上那几个不同时代的字体,每个人的脸上都若有所思。

这些汉字中的乡,其实就是国人的故乡情结,我们自小就对“老家”“故土”有一种刻到骨子里的依赖,比如叶落归根,人死也要入祖坟,逢年过节必须回家看看

这种观念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就比如很多外国人不懂为什么一到新年,无数国人费尽力气也要回家,这个回家不是指我们目前我们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而是回“老家”。

“老家”是我们父母亲人们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是我们能一想起来就倍感亲切与温暖,承载着我们儿时记忆的地方。

外国人不懂,“老家”是我们国人的精神所在,是我们最后情感的归属,只要是你还是华夏人,无论身居何方,地位高低,身份尊卑它永远是我们华夏人的根。

正所谓好也回家,差也回家,功成名就回家,一事无成也要回家。

因为无论如何,故乡永远有你惦记的人,有惦记你的人,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留着相同血脉的伙伴,有我们共同的家园

而这是我们拼搏奋斗的原始来源。

当所有人都对“乡”一字有所感触的时候,吕凯继续开口了。

“我看大家都有些话想说嘛那大家就说一说你们各自对“家乡”的理解。”

听到这话,很多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想站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陈天弘却感觉出了不对,因为吕凯在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他看。

“吕老师不会是想让我起来说说吧”

心中刚冒起这个想法,陈天弘就听到了吕凯点到了他的名字。

“先请陈天弘同学说一下吧哦,对了,恭喜陈天弘同学在本届的大学生文学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了陈天弘同学的作品流浪地球了吧,其实在这部作品里也有“故乡情怀”,陈天弘同学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吕凯笑眯眯的问道。

刚刚所讲的“乡”字演化除了在讲课之外,询问流浪地球中核心思想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这并没有利用课堂时间之言,讲述书中的家国情怀,也可以算作教学,毕竟学习不只是全靠教材的。

吕凯这么一问,陈天弘就明白他的意思。

得,那就说说吧,不过得稍微控制一下,要是全说了,过两天获奖的时候说啥那。

此刻一班的学生们也来了兴趣,他们虽听陈天弘还有喻之杰讲过流浪地球的故事,但对其中所描述的家国情怀还真不太清楚。

别说他们了,就连看陈天弘一字一字打出来的高万峰,西门雪他们也是一知半解的。

只知道读来很震撼,带着地球母星流浪很浪漫剩下的就不太清楚了。

这个时候陈天弘已经站起身来,他酝酿了一下情绪,缓缓开口说道。

“吕老师说的没错,“故乡情怀”是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