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求皇明圣君诛奸贼蓝玉疏(1 / 2)

朱小宝要弄清楚,到底是大明离不开外邦,还是外邦离不大大明。

没一会儿,账册堆了满满一桌子。

朱小宝一上午都埋在这些账本里。

三地市舶司出口的瓷器、丝绸、棉花、茶叶堆成山,进口的无非是些矿产、香料、海产。

矿产嘛,倭岛能开发,海产和香料更是可有可无。

说白了,大明根本不依赖进口,反倒是外邦对棉花需求极大,眼看入冬,订单更是排到了年后。

真要是断了贸易,急的肯定是他们。

可朱小宝也犯愁。

港口码头靠运输吃饭的劳力、靠出口活计的作坊工匠,少说也有十几万人指着这行当吃饭。

贸然断了贸易,保不齐地方要出乱子。

这正是徐妙锦说的国家间的博弈,半点马虎不得。

朱小宝想了许久,提笔写了封信交给郑和。

“让锦衣卫火速送交到趾布政司,再去叫内阁三阁老来见我。”

“是!”

安排妥当,朱小宝侧躺在胡床上,边吃水果边琢磨。

这场贸易战,倒要看看谁能撑到最后!

秋老虎正烈,他没一会儿就犯了困,眼皮刚要合上,郑和就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

“太孙殿下!”

郑和声音发颤。

“三阁老……都称病不来。”

朱小宝一愣,随即冷笑。

“这三个老狐狸。”

“还有……皇城门外跪了三十个文官,哭着求太孙殿下杀蓝玉。”

朱小宝皱眉道。

“把他们赶走。”

“殿前司试过了,没用,他们死赖着不走。”

“谁带的头?”

“兵科给事中王启明。”

朱小宝哼了一声。

“那便让他们跪着,我倒要看看,能跪到几时。”

他还没动手,对方反倒先出招了。

此时的皇城门外,三十三名文官齐刷刷跪在太阳底下。

兵科给事中王启明振臂高呼。

“国家养了我们二十八年,今天就该为大义献身!”

百官趴在地上嚎啕大哭,想逼着朱小宝收回给蓝玉的赏赐,杀了他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更有甚者竟直接冲到左顺门前,一面用力擂打着朱漆大门,一面放声大哭。

那哭声悲恸又带着股执拗的狠劲,直如潮水般漫过宫墙,一路传到谨身殿内,搅得殿里的静谧荡然无存。

烈日烤得地面发烫,三十多号人被晒得嘴唇开裂,依旧哭个不停。

这事儿很快传遍官场,又从官场传到民间,关于蓝玉该不该定罪、要不要给外邦交代,朝廷和民间吵翻了天。

朱小宝压力山大。

这些文官根本不怕死,甚至巴不得死,这样才能青史留名。

可无论怎么处理,这事都会被写进史书,他咬着牙,一步不退。

当天就有五个文官中暑被抬走,剩下的哭到半夜才散去。

第二天一早。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贞领头递上《求皇明圣君诛奸贼蓝玉疏》。

兵科给事中王启明也呈上《七罪疏》,把蓝玉骂得狗血淋头。

八月初五,杀蓝玉的呼声在文官堆里达到了顶峰。

八月初六,泉州、宁波的市舶司使干脆撂挑子,说要等大明给了说法,才考虑要不要继续和外邦做生意。

八月初七,兵科、礼科和吏部员外郎们求着要见朱小宝,当面数落蓝玉的罪过,朱小宝压根不理。

到了八月初八,求见的人更多了,还递上《阻塞科道言官与国亡论》《圣君耳聪疏》,话里话外全是指责。

詹府里,詹徽和傅友文正下棋。

詹徽摇着扇子感慨。

“秋老虎真要命呐!”

他瞥了眼棋盘。

“太孙殿下怕是顶不住了,眼下舆论一边倒,各衙门都开始消极怠工,我看他早晚得妥协。”

傅友文笑了。

“未必吧,太孙殿下到现在还没反击呢。”

“那就走着瞧。”

詹徽阴恻恻一笑,等着看这场好戏。

这个月,应天府的风云悄然翻涌,一场巨变正在暗中上演。

从中枢衙门到各司属官署,处处都被这股暗流波及。

公文在案头堆积如山,签章审批拖沓迟缓,连地方府县的呈文也如石沉大海。

原本运转有序的政务体系像是生了锈,处处卡壳,办公效率低得惊人,连街头巷尾的小吏都在私下议论,这朝廷的架子,似乎一下子沉滞了不少。

八月初八,山东出了件大事。

德州军营里,一个兵借着上厕所的由头,把看守的兵卫打晕,撒腿就往北平跑。

此人正是李辟地。

三天后,他摸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