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话刚落,朱小宝腾地一下蹦了起来,眼睛都亮了。
“去!把城门敞开了迎接!”
“是!”
谷大用应着就跑了。
朱元璋瞅着孙子这猴急样,吧嗒着嘴直皱眉。
“至于这么激动吗?一点没个稳重劲儿。”
老爷子哪儿知道这趟下西洋的门道啊!
说实在的,满朝文武谁也不明白朱小宝为啥这么看重。
可朱小宝心里跟明镜似的。
“皇爷爷,孙臣……”
他瞅了眼朱元璋,知道下面的话准得惹老爷子不快,但还是硬着头皮开了口。
“孙臣想让文武百官都列阵迎接郑和归来!”
果然,朱元璋脸唰地就拉下来了。
“简直荒谬!”
“他不过是个内廷阉宦罢了!纵使下西洋彰显了国威,你竟要命百官列班相迎?这岂不是公然折辱文臣颜面?就不忌惮那些刚正的言官在背后将你骂得声名扫地吗?”
朱小宝低下头没吭声。
老爷子不懂啊,这哪儿是单纯迎接郑和,这分明是在迎接大明的江山社稷!
眼下大明虽有了土豆,可一年就俩节气能种,要是郑和这次带回红薯、玉米这些玩意儿,那不就能补上四季的粮食缺口了?
就冲这一点,郑和队伍就配得上百官列队。
再说了,朱小宝还有层政治考量。
往后到了成化朝,兵部郎中刘大夏干了件气人的事,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和宝船图纸全给烧了,还美其名曰“下西洋费钱数十万,军民死万计,就算带奇宝回来,对国家有啥好处”。
今儿个朱小宝就得给后世做个榜样。
不仅要让百官亲自迎接,还得大大方方感谢郑和队伍对大明的贡献。
航海这事不能断,得有第二次、第三次……
他要让出海的人知道,朝廷拿他们当英雄,更得给后世立个规矩。
郑和带回来的海图文书可不能怠慢,这都是老祖宗拿血泪换来的,谁也不能坏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