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老黄历不放,国朝还不得一直原地踏步?”
朱小宝瞅了李景隆一眼,这家伙情商贼高,总能在节骨眼上出来拱火。
再看李缘和杨靖,跟钉在那儿似的一动不动。
朱小宝哪能让他们摸鱼,直接点名。
“李大人、杨大人,您二位咋看?”
杨靖赶紧抱拳。
“殿下这革新是给老百姓谋福利,但啥事都得看实际操作,牵扯的事太多,一时半会儿也唠不出个结果。”
李缘跟着点头。
“杨尚书这话在理。”
两人虽没明着支持,但话里话外都是可以先试试,不行再改的意思。
不过在场的都不是傻子,政策一旦推下去,试错?
得耗多少年?
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哪能说废就废?
辩论跟打擂台似的,双方引经据典吵得昏天暗地,谁也不服谁。
也不知啥时候,太监把谨身殿二十多盏铜灯全点上了,照得殿里亮晃晃的。
朱元璋听得直打瞌睡,最后实在头疼得厉害,一挥手。
“今儿就先唠到这儿,前三个议题要是没啥毛病,赶紧落地办起来。”
“对了!”
“傅友文,财政报告啥时候能弄完?”
傅友文忙不迭回话。
“正在汇总呢,年关前准能交差!”
朱元璋又叮嘱礼部李缘。
“抓紧操办皇太孙大婚的事,按老规矩来。”
说罢,转头吩咐谷大用道。
“多拨点人去东宫布置布置。”
傍晚时分,天阴得厉害,寒气跟刀子似的往骨头缝里钻。
大臣们走出谨身殿时,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
朱小宝搀着老爷子回侧殿后,赶紧给他倒了杯热茶。
“皇爷爷,累坏了吧?喝口茶歇歇。”
说着,又绕到背后给朱元璋按起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