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宝有点不好意思。
“事出紧急,我当时根本来不及琢磨,让舅舅们担心了,我以后肯定不会这样了。”
常茂说。
“你心里有数就行,陪你舅姥爷喝两杯,他这些天可没少生闷气。”
朱小宝挠挠头跟蓝玉说。
“舅姥爷,别生气了,多大点事啊。”
“还多大点……”
朱小宝赶紧打岔。
“那个,宫里还有奏疏等着批呢!我先走了啊!”
说完扭头就走。
蓝玉看着他跑得飞快,都气笑了。
“都多大了,还跟个孩子似的!“
“行了行了,大伙儿也都散了吧,弄了这么一大桌,这小子还不领情!”
“常茂,你回去跟你娘说,她宝贝外孙好着呢,咱倒是差点被气死!”
常茂笑着应道。
“好嘞,我这就去知会她一声。”
……
到了晚上,紫禁城的雪下得更大了,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
朱小宝到谨身殿的时候,朱元璋正端着碗面吃得正香。
老爷子头也不抬的问。
“吃面不?”
朱小宝答道。
“吃。”
朱元璋冲谷大用摆摆手,又端来一碗,爷孙俩坐那儿呼噜呼噜吃了起来。
等面碗见底儿,朱元璋抹了把油嘴,冲龙椅那边一努嘴。
“那些可都是你的了!”
“朱允炆批了些。”
朱小宝挽起袖子道。
“好嘞!”
日子又回到了老样子。
朱元璋歪在旁边戴着老花镜眼看史书,朱小宝则跟以前一样翻奏疏。
出去了好几天,朱小宝也没急着看新的,而是先把朱允炆批过的扫了一遍,大多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但翻到北平府的奏疏时,他愣住了。
“爷爷,北平府的军费咋又恢复老样子了?之前户部不是说库里钱不够使吗?”
朱元璋纳闷地凑过来看,看完眉头也皱起来了。
“咱明明跟他说过,大事都得拿给咱过目……这小子!”
一看就知道老爷子压根没见过这封奏疏。
朱小宝心里直犯嘀咕,咋也想不明白朱允炆为啥非要把北平府的军费和俸禄给恢复了。
朱小宝和朱元璋的脸色都严肃起来。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说道。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你也别再说你二弟,前几天咱心烦,让他多干了点,是咱的疏忽。”
朱小宝点头。
“奏疏发出去了,就没回头的道理,朝令夕改,朝廷还有啥威信?”
朝廷发的政策要是随便能改,那地方上谁还怕朝廷?
“但要是光给北平府好处,其他藩王准得闹意见。”
爷孙俩辛辛苦苦干了好几个月,才把宗室俸禄和军费往下砍了两成。
就因为朱允炆这随手一批,之前的功夫全白费了!
朱小宝和朱元璋都清楚户部的日子有多紧巴。
朱元璋皱着眉直叹气。
“本来钱就不够花,他这么一搞,财政非崩了不可……”
朱小宝琢磨了一下说。
“爷爷,咱得咬咬牙挺过去,完了让礼部发个折子下去,就说是您开恩体恤,这事就算结了。”
见朱元璋一脸忧心,朱小宝继续道。
“今年的账快算出来了,等傅友文把盈余算清楚,咱再想办法。”
“也只能这样了。”朱元璋点头,说着又来了劲儿,“这事都怪你!你这一跑,可真是捅了天大的娄子了!”
朱小宝无奈苦笑道。
“是是是,都是孙儿的错,孙儿一定想办法弥补!”
“能减一回,那就一定能减第二回!”
朱元璋这才乐了。
“这还差不多!”
朱小宝又说。
“爷爷,我得再发个奏疏去河南,都指挥使司的兵不能全拉出去搞灾后重建了,他们在外头一天,就得多花一天钱。”
朱元璋点头。
“你琢磨琢磨,你也说了政策不能变来变去,得找个合理的由头,把大部分兵调回来。”
“可兵调回来,之前答应老百姓重建的事咋办?要是说话不算数,老百姓咋看朝廷?”
人心就是这么回事。
你给点小恩小惠,他们能把你捧到天上去。
可要是先给了大好处再往回拿,那抱怨能把人淹死。
朱小宝一咬牙,拿定了主意。
“让都指挥使司的兵撤回去不难,就说河南周边闹流寇得布防。”
“灾后重建的事,确实得破费点,要么拨点款,要么把明年夏粮税免了,先把老百姓的嘴堵上才行。”
朱元璋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