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咱小时候最喜欢夏天(1 / 2)

航海的伟大征程,将由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开启。

他必将为华夏航海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功绩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意义非凡!

他还有六次下西洋的征途,一生都将与航海紧密相连!

或许他身体有缺憾,但在朱小宝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子汉!

他的爷爷会为他骄傲,家族也会因他而荣耀!

“还看呢!人都走没影了!”

突然,一道慢悠悠的声音传来。

朱小宝一惊,扭头看去。

“爷爷,您啥时候来的?”

朱元璋说道。

“早就来了,看你和郑和聊得那么投入,咱就没打扰。”

朱小宝满脸疑惑。

朱元璋轻叹一声。

“你眼光不错,这小子有毅力,有本事,手段也够狠辣。”

“在你面前,他温顺得很,可在宫里,他就像一头凶狠的狼!”

朱小宝好奇地看着朱元璋。

“啊?”

朱元璋便把郑和从尚膳监一步步成为皇帝贴身太监的经历,详细地讲给朱小宝听。

那些宫闱中的凶险、太监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在朱元璋的描述下,如画卷般展开。

听到这些,朱小宝才发现,原来这小家伙成长了这么多。

不知不觉间,原来他在宫里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

朱元璋洒脱地笑了笑。

“他说他的本事都是跟你学的,你对他影响可不小。”

朱小宝苦笑着摇头。

“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一直在默默观察、学习,不然就算机会摆在面前,也学不到真材实料。”

朱元璋咂了咂嘴。

“你说的也在理。”

说着,他把手中的奏疏递给朱小宝。

“浙江那边都察院的事儿差不多了。”

“暴昭把嘉兴县衙的情况查得明明白白的。”

朱小宝接过暴昭的文书,仔细起来。

上面写着,海商秦氏一族,已被全部就地诛杀,东南地区因此陷入一片腥风血雨。

虽然此刻爷孙俩谈论起来语气轻松,但朱小宝完全能想象到东南地区的凄惨景象!

这就是皇权的威力,能决定千万人的生死,也能让一个地方生灵涂炭!

除了大海商秦氏一族,遭殃的还有海盐县衙。

他命人假扮倭奴,屠杀沿海村落,此事罪不容恕,定会株连九族。

嘉兴县的县衙则只是涉及走私,论罪还不至于太重。

朱小宝沉思片刻,看着朱元璋欲意又止。

朱元璋问道。

“你可是想问,就这么两个县衙,怕是远远不够整治东南官场的?”

朱小宝点了点头。

“东南官场,恐怕早已烂到根儿了。”

朱元璋颔首。

“咱知道,但此刻还不能轻举妄动。”

“孩子……杀人得有个度,可不能一下子全给收拾了。”

“作为上位者,要胸怀天下,虽说嫉恶如仇,但也要懂得权衡利弊。”

“再这么杀下去,东南就要大乱,东南一乱,大明也就危险了。”

“做事得抓重点,差不多就行了,得懂得收手。”

朱小宝恍然大悟。

“爷爷,我知道了……”

朱元璋笑笑。

“知道就好,不着急。”

“等过段时间,咱把你接回去了,咱爷孙俩再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整治这些人……”

“回去?回哪儿去?”

朱小宝有些不解。

朱元璋在朱小宝脑袋上敲了敲。

“小子,你行冠礼的时候,得回家举行仪式啊!难道还想在这儿加冠?”

朱小宝笑了笑,也没放在心上。

接近中午,闷热的气息已经弥散开来,整座城市开始遭受烈日无情的烘烤。

天气虽热,但老爷子看上去心情颇佳,脸上也浮现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你猜猜咱最喜欢啥天气?”

朱小宝不假思索的道。

“肯定不是夏天。”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

“不,咱最喜欢的恰恰是夏天。”

“小时候家里穷,就全靠夏天来改善生活了。”

“咱在水里可厉害啦!摘莲蓬、拔藕、摸鱼、抓虾……这些对咱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咱家里兄弟多,每次拿回来的东西比别家都多不少。”

“回到家,你太奶奶就会给我们熬鱼汤,煮莲子粥喝。”

朱元璋陷入了回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像是空气中真真切切地弥漫着满池荷花的清香。

自从上次大病一场后,朱元璋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怀念往昔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