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徐允恭:陛下和朱小宝认识?(1 / 2)

此时正值冬末春初,暴雨如断线的珠子般,噼里啪啦地洒落下来。

蒙蒙雾气缓缓升腾起来,笼罩着别有一番韵味的应天府。

皇城前那空旷的外郭广场上,雨幕模糊了视线。

护城河上溅起一道道水花,就像跳跃的音符。

四周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什么人。

徐允恭站在广场中央,望着前方那模糊不清的苍老背影,直发愣。

他心里思绪万千,可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又回头看了看消失在雨幕中的朱小宝,还是一脸的疑惑。

这两人,八竿子都打不着啊,他们怎么会在一起?

徐允恭怎么也想不明白,只当是自己看花眼了,便转身朝皇城走去。

兵部衙门坐落在皇城外郭,此时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

徐允恭径直来到兵部侍郎文豫章的值庐。

“文叔。”

徐允恭打了声招呼。

文豫章是开国功勋之一,也是徐达的老部下。

当年朱元璋的红巾军被困濠州,就是他帮忙解了濠州之围。

不过,历史上对文豫章的记载少之又少,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

在朱元璋开国的二十四名将中,唯独文豫章的记录如此简略,实在是有些诡异。

再过没多久,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文豫章最大的丑闻就会被揭露出来。

到时候,朱元璋大怒,直接将他绞死,所有关于他的历史史料也都被全部清空。

文豫章虽是武将,却很特别,是个儒将。

他打仗厉害,绘画、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高。

看到徐允恭进来,文豫章点了点头。

“大郎来啦,找我有啥事?”

因为徐允恭是徐达的长子,文豫章为了表示亲近,便称呼他为“大郎”。

文豫章今年五十六了,他没有一般武将那种黝黑的皮肤,反而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

他正端坐在太师椅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兵部的奏陈,见徐允恭来了,他才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徐允恭先开口问道。

“文叔,咱皇帝出宫了吗?”

文豫章愣了一下,笑着反问道。

“怎么突然这么问?”

徐允恭说道。

“我好似在皇城外见着老爷子了。”

文豫章应了一声,说道。

“圣上是会偶尔出宫走动一番,你要是看到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徐允恭心里一惊。

他刚才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难道自己方才真没看错?

那道背影就是老爷子的?

可那朱小宝又是怎么一回事?

难不成他俩认识?

徐允恭的神情复杂起来。

这怎么可能呢?

老爷子怎么会与那朱小宝相识?

再说了,朱小宝无缘无故跑到皇城来干什么?

“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文豫章疑惑地问道。

徐允恭摇了摇头,把满心的疑惑都压在了心底,说道。

“没什么,小侄就是随便问问。”

“今日来找您,其实是想问您办学府的事。”

文豫章有些疑惑。

“怎的突然想起这事儿了?”

徐允恭说道。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些,我便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文豫章点了点头。

“想法不错,咱很支持。”

徐允恭笑道。

“到时候可能需要投点钱进去,不过文叔,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您吃亏的。”

文豫章摆了摆手。

“说的什么话!咱文家能有今日,全靠徐大哥提拔,咱们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别这么见外。”

徐允恭点了点头。

“既然文叔这么说,那小侄可就不客气了。”

说罢,徐允恭的面色严肃了起来。

“文叔,既然您这么说,那文老弟您可得多管着点,私下别做太多出格的事。”

“胡惟庸和李善长当年权势那么大,不也被圣上治罪了吗?”

“咱们在圣上眼里,也没什么特殊的。”

提到自己的儿子,文豫章原本矍铄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

徐允恭接着说道。

“文叔,您可一定要把这话放在心上,这事儿很严重,千万不能触怒了圣上,不然是要出大事的,尤其是现在储君还没确定,咱们都得低调行事。”

文豫章皱着眉,应了一声。

“知道了。”

“好,那小侄就先走了。”

徐允恭拱了拱手,说道。

看着徐允恭离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