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宝摇头。
“沐王爷去世后,沐家人都来京城办理丧事了。”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云南布政司可并非只有沐英一人,难道仅仅因为沐英的离世,安南就敢肆无忌惮了?”
“大孙,你是不是太小看云南的各个司和卫了?”
朱小宝回应道。
“不是比较战力,兵法有云,兵不厌诈!”
停顿了一下,朱小宝接着说道。
“随着安南邻国,占城国国内局势逐渐稳定,安南想要向西征讨占城变得困难,而北上攻击大明边疆则相对容易。”
“近年来,大明在南疆的防御体系已经建立,边疆很少发生战斗,明军的警惕性有所下降,安南很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对南疆发起攻击。”
汤和质疑道。
“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行动,他们为何要对南疆发起攻击?”
朱小宝解释道。
“因为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大明!”
“为什么?”
朱元璋和汤和同时发问。
朱小宝答道。
“他们是想削弱占城国的国力。”
“一旦南疆出现动乱,明军不会立即反击,因为从云南到京师传递消息,再由朝廷下令到云南,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他们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攻占占城。”
“如果成功,他们将在大明南疆实现统一,那时再向大明道歉也不迟。”
“如果失败,他们也会向大明道歉,请求原谅。”
“他们的目标并非大明南疆,而是西边的占城。”
闻言,朱元璋和汤和都陷入了沉默,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各自沉思。
许久之后,汤和的眼中闪烁起了光芒。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这样一个小国,会有如此深邃的政治思维吗?”
不知不觉中,汤和已经接受了朱小宝的观点。
朱小宝的分析是正确的,如果安南足够明智,他们确实会采取这样的行动。
但一个小小的边远国家,他们能有这样深奥的战略思维
正当汤和这么想的时候,他突然一愣,心中感到了一丝震惊。
是他低估了朱小宝!
之前他一直认为朱小宝在军事上稍显不足,但这一番逻辑严密的论述,让汤和赞叹不已。
若是让他去治理安南……
汤和没敢继续想下去,因为他意识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可能性。
若是他在那里扎根,肯定会对朝廷构成巨大的威胁。
汤和仔细回想一番后,心中不禁波涛汹涌。
朱小宝继续侃侃而谈。
“大明之所以会首战云南,其原因大致如此。”
“撇开云南布政司的不确定性,接下来,我预计将是东海和北疆。”
“大明西部的乌思藏都司相对稳定,短期内不会出现冲突。”
“由于雪灾,北疆的蒙元残部也无法出兵。”
“因此,接下来将是明年春天,二三月的海上战事。”
“总体来说,大明的军事防御体系便是如此,但倭寇不足为患,大明的军事防御重点,应仍在北疆。”
朱小宝话毕,四周再次陷入寂静。
汤和微微张嘴,眼中流露出惊讶,他轻瞥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的神情也如出一辙。
在他们看来,大明的首场小规模战争将在东海爆发。
明年初春,倭寇极有可能对东南沿海进行掠夺。
朝廷现在应集中力量布防东南沿海的水寨和卫所。
他们原以为朱小宝未考虑到这一层面。
然而,他不仅考虑到了,还几乎准确的描述了大明的整个军事防御体系。
这让他们不得不感到震惊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看着朱小宝,问道。
“假设你是皇帝,按照你的策略,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朱小宝答道。
“古人有云,用兵打仗的法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应付敌人侵犯的充分准备。”
“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进攻的强大实力。”
朱元璋点头道。
“你是说防患于未然?”
“那具体在哪儿?又该怎么做呢?”
朱小宝答道。
“在南疆提前进行布防,并下达命令,若安南主动发起战争,大明可将其灭国!”
三人的对话节奏越来越快,似乎在指点江山。
实际上,他们也正是在指点着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脱口而出。
“之前老国公说过,安南这个国家,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小宝停顿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