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中气下陷,少腹鼓凸(1 / 2)

方别提问,患者便回道:“不痛,就是涨,涨的难受,尤其是吃东西过后,涨的更厉害,弄得我现在都不敢吃东西了。”

方别点点头,接着问道:“除了肚子,身体还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患者回道:“自从生病了以后,我这稍微一动,就发热流汗,腰痛的也受不了,连走路也只有弯下腰,不然疼的根本没办法走路,我现在这情况,跟个废人没什么区别。”

患者一脸痛苦,方别安抚道:“别担心,既然来了我就好好给您瞧瞧,您之前在别的地方有吃过药没?”

患者的肚子鼓胀如同怀孕一般,自然不会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所以方别有此一问。

“之前看过西医,说是什么胃下垂,十来年了,说是要开刀,把肚子破开做手术,我不敢,慢慢就变成这样了。”

患者说起来还心有余悸,这个年代受医疗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所限,许多群众对开刀做手术有着本能的畏惧。

所以她有这样的反应,倒也是情理之中。

方别对此不做评判,他接着说道:“张嘴,我看看舌头。”

患者张开嘴,方别一看,舌淡无华。

此时切脉也有了结果,患者脉象细弱。

最后方别伸手按了按患者腹部,按着空软,并无疼痛与便秘等症状。

到了现在,患者身上的症状方别已经了解,接下来就该做判断了。

患者年近六旬,内经中曾有记载:年五十而阴气自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指人到了五十岁,肾气自然衰减约一半,从而导致生理功能衰退,出现如行动迟缓、耳目不聪等情况。

再加上劳倦内伤导致脾胃阳虚,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阳气虚弱则升清无力,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下陷至下焦,也就出现了中气下陷,气机阻滞于下,具体到症状就是肚子鼓凸如孕、进食后胀急更甚,另外还会导致中气不举,支撑无力,对应患者走路弓腰如虾米。

患者动则烘热喘汗也是因为中气亏虚,动则耗气,气不摄津所以汗出,气虚生内热,故烘热,气不足以息,故喘。

总结来说,患者主因是中气下陷。

而患者身上别的症状,如腰困如折,则是提示着患者还存在肾虚不固情况。

中医理论中有着腰为肾之府,年高肾气虚损,腰府失养,而且中气下陷日久,土不生金,金不生水,进一步耗伤肾气,所以腰痛剧烈。

到了现在,患者已经有上越下脱之险,中气下陷若不兼顾补肾,升提时可能因下焦不固,致虚阳外浮或肾气不固,所以用药当以升中兼固。

总的来说便是补中升陷为主,固肾护下为辅。

思路明确,方别便提笔写起了药方。

红参(另打小块先吞),柴胡,升麻,炙甘草,沉香各10克。

生黄芪,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

当归15克,知母18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三剂,水煎服。

此方为补中益气汤加减。

其中黄芪重用为君,大补脾胃之气,兼能升阳,红参打小块先吞而非入煎,是因为虚极之人,汤剂药性偏速,下咽易致胀闷,小块吞服可使药力缓缓释放,有助中气徐徐升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总体起到补脾胃、益中气的功效。

柴胡,升麻二药轻清升散,是升阳举陷的引经药,能引导黄芪,红参的补气之力向上,向外,直达下陷之中气,使其回归本位。

至于去掉原有组方中的陈皮,则是因为陈皮虽能理气健脾,但性偏散,患者中气极虚,有可能会散气耗伤已亏之气,这也是用药中虚症忌散的注意事项。

而方中额外增加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补骨脂温肾助阳、固涩下焦,胡桃补肾益精、温肺定喘,兼治气虚作喘。

三药合用,既补肝肾,强腰膝,又固摄下焦肾气,防止升提中气时下虚提脱,正合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的古训。

沉香辛温,能降气温肾,与升麻、柴胡的升形成升中有降,避免升提太过致气机逆乱,同时温肾,助补骨脂增强补肾之力。

其余的当归养血和血,气能生血,血能载气,补血可助补气,防止升提时因血虚而气无所附。

鲜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帮助白术,红参健脾,并且生姜温胃散寒,大枣益气养血,二者合用调和营卫,增强整体补养之力。

方别签上姓名,撕下处方笺递给患者,还不忘叮嘱道:“好了,去药房拿药,记住这段时间注意饮食。”

患者接过药方,小心翼翼拿在手上,不停点头道:“谢谢方大夫,我这病跑了三家医院都没看好,都说要开刀......”

方别笑着回道:“您先吃三剂看看效果,再来复诊。”

待患者千恩万谢地离开,乐瑾立刻凑过来:“姐夫,这患者明显是西医说的胃下垂伴内脏下垂,光靠汤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