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论道(3)二合一(2 / 3)

才有了太平盛世。

况且是否圣贤,还未可知。”

老子摇了摇头道。

“为何?”

孔子连忙询问道。

“这些所谓圣贤,不过是争斗之中的胜利者罢了,他们是君王,是诸侯,是士人,也是百姓。

争,乃祸乱之源。

天下之动乱,便起于君王诸侯之争。

人心向恶,便由于士人百姓之争。

不管是君王诸侯之争,还是士人百姓之争,都源于私欲。

私欲乃恶之首,争乃祸之源。

若想天下无刀兵之乱,便要百姓寡欲无争,只有无争,才能让天下无乱无祸。

遥想古时,天地初开之际,人欲极少,相邻而居,却能老死不相往来,无灾无祸,天下清静。”

老子回复道。

“嗯,老子所言有理,但丘却以为这争与不争尚需辩论。

昔年,若没有文王武王之争,天下百姓便依旧会生活在苦难之中,又怎会有后面的太平之世?

若是有国家无端被他国侵占土地疆域,这个国家却不相争的话,那他国便会得寸进尺。

若地上发生灾难,人们若不设法相争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将处于灾难之中。

天下有才学的人,就应该通过正确的奋争,进入到仕途之中,才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也只有如此,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只要这些奋争是正确的,是合乎于礼的,那么天下也就不会这许多动乱。

当今天下的动乱,其源不在于争,而在于违礼之争。

人是不可能没有私欲的,也不可能做到不争,只要有礼乐教导,引导世人在正确的道途上相争,让人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此,自然也就不会有动乱。

丘纵观夏商周三代治国之礼,其中并非周礼最好,但丘以为这便是当下最能治理国家的礼。

丘所想的盛世,绝非是天地初开时的那种寡民小国,也绝非是清静无为,而应当是教化四夷,既太平,又昌盛的强国,大国。、

如此,方能称之为盛世。”

孔子再次反驳道。

“嗯

世间万事万物,均有阴阳两面。

你孔子有你的大争之道,有你的周礼之论。

我老子也有不争之道,有人法自然之说。

你我继续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了,天亮了,你我该各循其道了。”

片刻之后,日食结束,太阳再次悬于苍穹,老子笑了笑起身道。

“丘打搅老子了。”

孔丘见此,也是连忙起身相送道。

“吾曾听闻,富者赠人以财,智者赠人以言。

今吾窃智者之名,赠子一言,去骄气与多欲,扬人之恶者近于死,多言者多败。”

看到孔子起身相送,老子摆了摆手,而后带着陆远朝远处走去。

“呃........这什么情况?是孔子赢了吗?”

“说时候,老子说的很理想,但实际上,对于王朝而言,或者说对于人而言,孔子的道,才是更好走了。”

“自古以来,我们神州就是人定胜天,不管是何种天灾,我们都有着信心去战胜它。

思想上,老子的那一套似乎很好,但实际上,还是孔子的论述更合理些。

若是一切都顺其自然的话,那这世界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呢。”

“我不觉得是孔子赢了,而且老子的说法,也没什么毛病。

世间的一切人祸,都能归于争与欲。

若是无争寡欲,或许真的能做到像老子说的那般。”

“吹牛皮呢?人怎么可能无争寡欲?人又不是神仙,要吃要喝要住,样样要钱。

无争寡欲,那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或者说,那样的话,人还能活着吗?

就跟老子说的一样,相邻而居,却老死不相往来。

人是群居动物,怎么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嘛。”

“你也说了,人不是神仙,所以做不到,你再想想道家是干什么的。”

“哎哟我去,修仙啊!

这貌似就能解释的通了。”

“好家伙,这样一说的话,那孔子和老子压根就不是在一个频道争论啊!”

“也是,若是把老子的话,放在时间的长度上来看,那他这话是完全正确的。

而若是把孔子的话,放在当时来看,孔子的话其实也没说错,所以这真不好说谁胜谁负。”

“先生,您以为老子此人如何?”

孔子还在回味老子最后的赠言。

边上的弟子询问道。

“老子嘛,不知,不知呐。

若如鸟,虽有翅,可翱于苍穹,我可以弓射之。

若如鱼,潜于水中,我可以饵诱之。

若如兽,奔走于大地,我可设陷阱伏之。

未有龙,无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