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设】或者【历史惯性】做出改变。
而从这一点上来说。
就像林升被困在了那架飞往日本的客机。
或者,像是一开始无法真正联系到【柯南】的那些糟糕情况——
增强【历史惯性】便是加快谋杀自己的速度,而大幅度的变动,显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目前看来,单一【壳】效应值的增值是有上限的,总量就是一万弦左右。”
“在【机制】可以无上限的增加,以【历史惯性】为导向的宇宙rsi背景值的前提下,意义不大。”
当然,也可以通过使一个密闭的,仅包裹自己的“rsi值为零”的领域与外界分开。
但重要的是——
【壳】的附近还是【壳】。
就像柯南在【型月宇宙-001】对长谷川月亮所说的那样。
关键的是找到“离开【壳】”,而非“离开某个【壳】”的方法。
以目前【联盟】对于【世界观群系】的研究来看,这是一个很悲观的前景。
……
当然,对于已经有了【本宇宙】作为绝对安全的大本营的【联盟】。
用【叙事学部】那帮人的描述就是——
“如果能获得一个【壳】的【核心】的支持,甚至做到像【本宇宙】的地步,为什么要离开?”
尤其是在相同的【世界观群系】的【壳】与【壳】之间沟通,甚至交互的方法……
现在,因为对于【要素轴】的发现,和通过对于cyz效应的细节辨析,也有了突破。
实际上,这也能看出来【壳】对于外来者的浓厚恶意。
如果林升真的像最开始,将自身的效应视作一种“超能力”来使用。
也许他真的能加入到【红方】,成为不破坏【历史惯性】,甚至遵循它的超能力者。
亦或者,在远离【米花町】甚至【地球】的情况下,成为一名掌握了“时间能力”的星际旅行者。
但显然就与这一切的发现,以及离开无缘了。
甚至,考虑到大部分的发现,都避不开【机制】本身的体现之一,也就是【核心】本人的帮助。
无论怎么做都看起来是一条死路。
就比如【要素轴】的发现。
如果不是【柯南宇宙-002】的柯南给出了答复,的确不会有人注意到效应值之间的区别。
毕竟【cyz效应】能够自我增值这一点,的确很容易看出来。
不论是【双时间线】对于联盟进行主动反击。
还是每一个【仪式案件】完成后,林升本人效应值的总量的上升——
都不难将其和林升对于【壳宇宙】里重要人物的影响挂钩。
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发现:
效应值与效应值之间,居然会有所不同呢?!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柯南本人亲自“现身说法”,就连林升也很难以发现这其中最为微妙的区别。
毕竟,通常来说,使用cyz效应,便意味着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
而使用它的目的,显然也大都是直接用它来得到一个较为肯定的结果。
哪怕是在现在的【联盟】内部,不是专业的研究部门,也很少有人会对于其作用“过程”进行观察。
毕竟,对于cyz效应的观察,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意识干涉性”就决定了,使用者很难分清效应值“选择”的方法,到底是否有使用者“潜意识”的影响。
这一点,【时究部】的白子辰在【执行层会议】上的那个解释,反而比【叙事学部】要简单明了。
“没有人能够偏离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做出判断,甚至这种影响也本来就做不到偏离。”
“就像对于‘想要某个事物’的形容,当你选择了用‘渴望’这个词语来形容它的时候,这种念头,就在根本上与‘口渴’这一概念,‘愿望’这一概念进行了关联。”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当我想要前往到【柯南元年】,并以此对cyz效应下达指令时,我便会在‘时间线’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穿梭。”
“那么,为何是以‘时间线’这一方法来做到呢?”
“大家都知道效应的唯心特性,在不考虑消耗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做到诸如‘记忆挪用’、‘意识覆盖’等其他方法,甚至是以【循环】的模式进行替换。”
“但却偏偏选择了‘时间线’的方式。”
当时,白子辰就循循善诱地提出一个问题。
“难道效应值本身,也会有某种倾向性吗?”
至于答案,也的确和这个问题差不太多。
【cyz效应】的确是具有“倾向性”的。
……
实际上,当【cyz效应研究所】回过头来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们惊讶地发